仲津頓時就明白了曹肅的意思。

他提醒道:“那還有一些人,本身不適合做苦力活的,如果想要落戶,還有什麼途徑嗎?”

“當然是立功了。”

“我曹某人自打來到幽州府,就只為一件事——公平,我曹某的治下,公平永遠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若是有流民願意立功,當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先考慮落戶。”

仲津追問道:“立什麼功?”

“立對幽州府有幫助的功勞,比如說,可以提供一些重要情報,或者說,有祖傳的特殊技術,願意發揮出來的,這些都可以,生產生活各個方面,我幽州府百業待興,對各方人才的錄取不拘一格。”

曹肅傳達了他的思想,仲津頓時明白了過來。

他連忙向曹肅行了一禮:“屬下明白。”

之後便匆匆忙忙的離開了將軍府,風風火火的繼續去做他的幽州府太守去了。

太守和城主是曹肅最近在考慮的兩套行政系統。

在曹肅眼中,現在乾元帝國自上而下的官僚體制都比較冗雜,城主更像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一城主官,但有著極大的權力,政治、經濟、軍事全都被城主拿下。

可以說,一些強勢一點的城主,那整個城就幾乎成為他的封地。

這樣的“城主制”,是導致如今乾元中樞衰弱,無力剿匪的重要原因所在。

但在帝國發展的前期,透過這樣的“城主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帝國的整體實力,一些才華橫溢的城主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建造了許多聞名於世的超級城池。

這些超級城池,都在之後成為了天下的標杆,指引著帝國的前行。

依曹肅的目光來看,這樣的制度還是過於考驗人性了,設立“太守”一職,是他在城主制上一次大膽創新。

而幽州府就是他的試點。

太守從曹肅手中拿走了一部分的“行政權”,主要管理城中的日常事務。

而城主依舊可以有更高的號召力,同時主要精力放在了軍事、治安等方面,也是對城主的一種減負。

有點像是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區別,曹肅還考慮設立一位“州府參事”,用來管理財政權。

畢竟在他的知識理解中,“三角形”永遠是最穩定的結構。

幽州府城南,官道上繁花簇錦。

眾多的流民被幽州府城門拒之門外,身著玄甲的鎮北軍氣勢雄壯,只有寥寥數百人看守,卻將大量的流民給震懾住了。

“幽州府到底是什麼意思?進又不讓進,走又不讓走!”

一些流民滴滴咕咕的,心態不太好。

自數日前,他們來到了幽州府後,就一直被幽州府的官員給拒之門外,官員們令他們在城外等候。

這一等,便等到了現在。

如今所帶的乾糧都快吃完了,再不進城想辦法找點活做,還能活命?

所以很多流民都急了,幾個人跑來城門口鬧事。

回應他們的,只有明晃晃的長刀。

鎮北軍冷漠的望著他們,不予應答。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流民們臉色蒼白,十分憤怒。

“是不是因為惡蛟作惡?聽說這幾日裡,東北方向的伏牛大澤中,有一條惡蛟作亂,如今整個幽州府都在談論惡蛟的事情,哪裡還會有人來管我們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