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晚宴(第1/4頁)
章節報錯
永寧元年,乾元帝國皇帝駕崩,廟號為道宗。
歷經了數月的動盪後,大皇子聞佑榮登大寶,成為帝國新一代的接班人。
按照道理,新帝登基之後,應該改年號,稱為改元。
而在朝堂之上,因為改元建制之事,鬧得風風雨雨,始終沒有個準基調。
到了近期才確定,將新的一年改為“宣和”,史稱“宣和元年”。
宣和與永寧類似,都是祈禱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意思。
小皇帝沒有什麼話語權,宇文丞相安排之下,被動的敲下一枚枚的印章,確保帝國的一個基本運轉。
而隨著垂簾聽政的燕太后地位越發穩固,其在宮廷之中說一不二,威勢逼人,上每視朝,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
燕太后是個強勢的人,雖然幾次言說“老身無所容,須宰相作主”,但朝堂之中,又豈能全由讀書人說了算?
隨著大將軍楊銘復出,大將軍楊銘雖然勢頭沒有以前那麼強盛,但畢竟是大將軍身份,且長久以來的聲望,令其在神都武夫心中頗有地位。
朝堂之上,榮太尉為首的宗室集團,逐漸在燕太后的扶持下展露頭角。
在歷經了一段時間的交鋒後,逐漸形成了宇文佋、榮太尉、楊銘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宇文佋掌握了最強的話語權,也是當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後,反倒是讓燕太后掌握了更多的權力,很多神都之中的官員開始倒向這個垂簾聽政的太后。
太后逐漸掌握權力後,開始大肆分封皇族宗親。
其中以燕笪為首的燕氏族人得到了提拔。
年輕的燕笪成為燕氏族人的代表,在成為了執金吾的前提下,再次得到了封賞,如今已經是被封為臨鄉侯、執金吾、正奉大夫,權勢一時無二,身份尊崇。
還有其他幾個先帝的皇子皇女都得到了分封,年紀稍長一些的“長公主”被封為“安陽公主”,二皇子聞衍被封為“恭王”,此外還有一些公主王子也皆有分封,只不過大多年紀尚幼,仍然居住在皇宮之中。
先帝的兩個兒子,都是楊皇后所出,楊皇后無慾無求早已退出爭鬥多年,而自燕妃執掌後宮後,原本也比較強勢的虞妃和蕭妃也都銷聲匿跡,沒了什麼聲音。
宣和元年首日,燕太后在宮內召集眾人,設下晚宴,朝中大臣一應前往。
——
宣和元年,幽州府。
新的一年來臨,過去一年,幽州府歷經動盪,但整體態勢興欣向榮。
幽州府之主平北將軍曹肅是個勵精圖治的武夫,重視農業、商業各方面發展,鼓勵各大家族開設商隊,在城中劃定自由貿區,降低甚至減免部分稅收,推進城市發展與進步。
幽州府迅速恢復元氣,人口集聚的效應不斷疊加,各類優勢齊聚。
城中對曹肅擁護的聲音也越來越高,本來還有一些“微詞”的各大家族,如今都沒了聲音,老老實實的躲在了城中悶聲掙錢。
這些家族,只要是做正經生意的,都可以得到曹肅的支援。
而企圖染指“土地和人口”這兩項底線指標的家族,都不被曹肅待見。
有些家族為了討好曹肅,主動放棄了一些土地和人口,獲得了在城中更多更好的便利。
曹肅收回了土地和人口,進一步釋放人口紅利,提升糧食產量。
朝廷改了年號,過年的氛圍越發濃厚,幽州府裡,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紅色的燈籠,慶祝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
過年之前,幽州府又迎來了一場大雪。
大雪鋪天蓋地,下了三天三夜,從年前下到了新年。
將軍府裡也掛起了燈籠,門口貼上了兩幅對聯,是平北將軍曹肅親自提筆寫下的兩幅對聯——
“浩氣丹心萬古忠誠昭日月”
“佑民福國千秋俎豆永山河”
筆劃蒼勁有力,豎掛在門口,所有進出將軍府的人,都能第一時間看到這對聯。
年夜之時,曹肅難得的沒有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