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各執一詞,頓時大堂裡吵得不可開交。

歐陽曾不說話,宇文佋聽得腦仁疼,一拍桌子,呵斷了眾人無意義的吵架:“行了,此事暫且不用管。”

見到當朝右相發怒,眾人連忙都閉口不再多言。

宇文佋繼續道:“今日召你們來此,還是要先討論各州匪患之事,如今西州、幽州、遼州等地,皆有大賊梟攻城略地,靖擾各州安寧,為之奈何?”

西州的頭號賊梟名叫陶明文,名字起的十分儒雅,但卻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自陶明文起兵以來,西州已有多路叛軍響應,陶明文自己號稱“沖天大將軍”,置辦官署,有了席捲西州的氣象。

遼州和幽州的大賊寇,實則是同一撥人,只是他活躍範圍橫跨兩州。

名叫李行錫,也同樣裹挾了數萬大軍,縱橫兩州之地,一副要顛覆兩州政權的樣子,幽、遼兩州連連告急,向朝廷求援。

“西州是因為連番遭遇羌禍妖禍,導致民不聊生。”

“而幽州、遼州在去年發生了水旱災,麥才半收,秋季的莊稼幾乎沒有,致使百姓流殍,無處控訴。”

天災人禍,導致邊疆動盪。

宇文佋把這一樁樁的事情說出來,眾多大臣都十分忐忑。

帝國江河日下,話題太沉重。

不過心中多少還是些僥倖心理,這些地方距離神都都太遠了,就連西州,實際上距離神都也有千里之遙。

而幽州更遠,至少是數千裡外。

眾人沉默不語,等著宇文佋的安排和指令。

宇文佋道出實際情況後,便講起了削禁軍的法令。

“神都禁軍體系冗雜,官僚太多,空餉太多,神都安穩,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禁軍來守護,削減神都禁軍數量,是必行之舉。”

“減下來的禁軍,統統派向各州平叛。”

“其中,西州、幽州等地,匪患嚴重的,就必須要朝廷重號將軍帶隊。”

宇文佋一字一句說下來,等於是攬過了大將軍的活。

眾大臣無人反對,場面十分寂靜。

最後還是一席白衣的歐陽曾開了口:“那依照右相所看,誰領兵比較合適?”

宇文佋開口道:“平西將軍曹肅,麾下皆為精銳騎兵,本就是從西州平亂歸來,可以作為平西主帥。”

宇文佋點出了一員將領的名字。

曹肅的名字,在眾人耳中是比較陌生的。

但幾個曾經在先帝書房裡收到字畫的人,馬上想起了先帝對這位青年將領的“偏愛”,幾乎是僅憑藉著一首“表忠心”的詩詞,此將就進入到了先帝的視線中,而且又是這麼的年輕,若不是先帝駕崩了,將來他一定還會繼續攀升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