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什麼多大的事,就是聽聞武家乃是本地有名的書香世家,祖上也曾出過六部郎中,不知能否借我兩個讀書文士用一用,幫助我處理一下運城政要事務。”

什麼,借人?

這又是要幹什麼?

真是為了解決點運城的政務要事?

盯上了他們武家的幾個讀書苗子........

武安邦懵了,沒敢當場拒絕曹肅。

從酒樓裡出來時,都是暈乎乎的。

........

數日間,曹肅收編了胡榮麾下精兵。

去掉老弱的,留下氣血武者以及一些強壯的軍士。

曹肅升職成為千人別將,麾下可以擁有千人左右的本部兵力。

但實際在戰爭過程中,超出或者低於這個數字都是正常的。

最終,他麾下的精兵達到了一千八百餘人,挑剩下來的數百人留給運城做了府軍,其餘不適合繼續從軍的則是被他直接遣散,或者轉為輔軍。

一千八百人的軍隊,屬於超出額定編制。

曹肅真正登記在冊的,除了原先的老兵外,還有就全都以功力高地來論先後。

功力越強的,進入主力就越早,其餘則先發配到第二梯隊。

這一千八百人,曹肅連日來勤加操練,打散後重新編定部隊,逐漸全都吸引到了隊伍之中,形成了整體。

與此同時,南邊王猛又給他傳來了新的訊息。

古越城果然被他牽動了神經,白才顧波仰仗精兵數萬,決定分兵一萬前來攻打他。

這幾日古越城糧草士卒調動頻繁,隨時都有可能撲出來向北而行。

一萬精兵,足以打下運城。

運城的城不高,比平城都要差得遠,此前胡榮只用了三千本部精兵就拿下了運城,之後又在運城招兵買馬,擴充部隊到了五千多。

對於古越而言,運城不可丟,運城一丟,北面就沒了屏障。

古越直接暴露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如果有運城在北面守一下,那麼還可以給古越城足夠的反應時間。

曹肅不知道白才和顧波誰會帶兵前來,但不論此二人何人帶兵,他都是一樣,以不變應萬變。

只要守住了運城,王猛就有機會在古越掀起更大的波瀾,從而影響整體戰局。

這是他與王猛早些時候制定計劃的進階版,原先想的只是曹肅干擾古越的視線,從而給王猛創造渾水摸魚的機會。

現在曹肅不光能干擾古越視線,還直接成為了古越心頭之患,吸引力倍增。

王猛也看到了比牽制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