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施城主和錢將軍都死了?這幫討逆軍也太殘暴了吧?”

從城中的各種傳聞,化作謠言流言漫天飛舞。

登城不大,不過就數萬居民。

瞬間所有人都多少聽過了一些訊息。

對於底層群眾而言,上層的事情太過遙遠。

他們只想知道,改旗易幟對他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所有人,多少都有一些忐忑。

不知道討逆軍會把登城怎麼樣。

不多時,城門貼了告示。

“原登城城主施譚日暮窮途、倒行逆施,為一己私心違背時勢,昨夜在討逆軍駁斥勸解下,幡然悔悟,痛哭流涕,自覺愧對朝廷,愧對蒼生,已自戕於城主府中........”

“討逆全軍與登城父老鄉親約定,原公門胥吏政務要事不變,原城中百姓大戶豪紳等如常生活, 無需驚慌.......”

告示落款是討逆軍校尉曹肅。

這就是典型的睜眼說瞎話了,明明是被他砍死的,他卻說是自戕的,還整得挺悲壯。

看到曹肅砍人的,就只有討逆軍的百夫長。

討逆軍百夫長不會站出來說曹肅的不是,於是就沒人和曹肅對峙。

這就是輿論優勢。

老百姓們看了告示,又加上城中流言的推波助瀾,回憶起施譚在位時在登城的功績。

總的來說,施譚當政之時,登城是沒什麼進步的。

不過社會面上相對比較安定,城中各個階層也沒有太大的矛盾。

如今人一死,眾人一回憶,就感覺此人真是“庸政懶政不作為”,登城有他無他都一個樣。

甚至就冒出了一種,施城主死有餘辜的想法。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也只能嚼嚼舌根,幹不了什麼事情。

如今討逆軍當政,所有人也只能聽之任之。

........

曹肅控制住登城府軍。

在控制城中大營時,一些不服管教的府軍與討逆軍發生了些許衝突。

衝突很快就被討逆軍鎮壓。

缺乏高階戰力的府軍,根本不是討逆軍對手。

府軍控制之後,整個登城都被拿下。

張恪、羅藝分別找曹肅彙報情況。

傍晚,做一些二線工作的李離快步走到正堂。

“大人,城中的一些豪紳,想要見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