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李巖發現自己真的好激動。

但他並沒有絲毫的快意,而是忍不住趕忙上前,將一群娃娃攙扶起來。t.

摸著他們的頭髮,笑著說道:「臭小子,好好讀書,將來做個對將軍有用的人,便是對先生最大的回饋了。」

平山墩的一切都在飛速的發展著。

不過這一日,楚行正在李巖的課堂上旁聽,對於孩子們接受的教育內容,他也非常關心的。

忽然一群手下找到了楚行。

他們覺得,是不是可以建一座英烈祠。

在大明很多縣城裡,都有這種類似的建築,裡面擺放著為了這座城市,做出巨大貢獻而犧牲的人。

這個建議是田見秀率先提出的,他覺得平山墩的人,在慢慢有了信仰,但是隻有信仰還不好,在外出徵,很容易戰死。

那麼戰死的人,是不是該有個歸宿。

直接說為了將軍戰死,為了家人戰死,死後進入祖墳,會上天堂,似乎並不是那麼容易讓人信服。

但如果進入英烈祠,可以受到後人祭拜,就很讓人熱血沸騰了。

楚行聽到這個建議,內心是非常喜悅的,因為這代表著,自己手下人,已經將平山墩當做一個整體,開始誠心實意的為平山墩思索了。

對於這種英烈祠,楚行自然不會反對。

雖然人死後,到底是什麼樣子,楚行並不知道,但是想到,自己的名字,高高的掛在花捲上,被人焚香祭拜,就覺得這種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田見秀等人正要離去,楚行忽然看著一群女孩子跟著父母拉犁,累的大汗淋漓,也不吭不響,而他們的兄弟們卻在學堂舒舒服服的讀書。

這讓楚行意識到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當下開口說道:「如今安塞縣有育嬰堂和養濟院,裡面都有治病救人的醫師,可以救治病人,我們平山墩這麼多人,行軍打仗之時,不論是水土不服,還是刀傷劍傷,都是有大量病人的出現,不知道軍中懂得醫術的行軍醫生夠不夠用?」

李自成皺著眉頭說道:「這年頭,行軍打仗,一般的傷口,挨一挨就過去了,有箭傷,招人拉開,把箭拿出來,隨便縫合兩下,能活就活,活不了就只能認命。這隨軍醫生金貴的很,人多了,咱們養不起,人少了,根本就不頂用,有這時間,將軍還不如治理下平山墩,為我們準備好源源不斷的兵卒,萬一哪天戰死人過多,我們也好補充。」

楚行大體知道,為何大明朝的軍隊越大越弱了。

因為很多人都不重視士兵的醫療工作。

要知道,這年頭醫療系統非常落後,士兵往往因為受傷和瘟疫戰鬥力大減,而醫療工作跟不上,則意味著,沒一場戰鬥,每一場瘟疫,都會有大量的老兵減員,戰鬥力自然只會越來越弱。

於是楚行說道:「叔父,您這是什麼想法?活著的袍澤是我們的袍澤,受傷的袍澤便不是我們的袍澤了嗎?我們要給袍澤們十足的安全感,要讓他們的子弟讀書,要讓他們的家人吃得飽飯,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受傷了,會有大夫給他們救治,他們才會更加賣力的殺敵,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