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商人從中作梗,暗中給楚行找麻煩,但是他們畢竟勢單力薄,難以影響大局。

畢竟封建社會,對商人的限制還是挺多的。

盧象觀、李巖等人對這些商旅進行了一番敲打之後,商人立刻收斂了許多,而且為了長遠發展,還主動購買了一些平山墩的債券。

一來是平山墩的債券,真的可以換取不俗的收益,對於商人來說,這是一筆不俗的收益,二來可以換取楚行的善意,三來楚行有了錢,肯定會跟他們購買物資。

一來二去之下,他們也算是受益者。

當然,楚行也清楚,他們這般大規模的行動,這些商人肯定是跟著沾光的,但是這種事情是沒有辦法扼制的。

畢竟商人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資源。

他記得,當初朱元璋造反打天下的時候,為了爭取這些商人,甚至要跟他們稱兄道弟。

黃臺吉也整日像是捧著寶貝一樣,對待這些大商人。

這些商人,願意老老實實聽自己安排,還算是給自己面子了。

將平山墩體系這一段時間內民間積攢的財富,一股腦攥在自己手裡的同時,平山墩一脈迅速擴張的腳步,也再一次邁動起來。

大量的軍官,工會管理者,鄉老,舉人,秀才被任命為官,這些人會隨軍同行,準備去佔領更加廣闊的區域。

大量的資源,透過整合,變成了武器和軍糧,裝備到了軍中。

一支支新的軍隊成型,便開始按照李巖等人的謀劃發動。

楚行這一次開拔,有一點不分青紅皂白的意味,不管此地是否鬧流寇,只要大軍開到,就會明確宣稱此地有流寇,大軍需要剿滅他們,然後進城。

這一次,楚行不再跟先前一樣,低調的不行,生怕別人知道。

楚行自己也想明白了,他早晚要跟崇禎決裂的,現在雖然不能公開聲名,我們已經造反了。

但是如今實力已經逐漸雄厚,沒有必要跟朝廷繼續裝下去了。

我們就是要光明正大的擴張,你朝廷是認也得認,不想認,捏著鼻子,也得認。

我們就是要吞併周圍的土地了。

當楚行真的放開了手腳,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反而又出現了新的場景。

首先便是那些有野心,卻沒有機會入仕的讀書人。

這些人在讀書人的群體中佔比很高,但是卻一直沒有發跡的機會,如今他們見楚行這般大張旗鼓,自然明白了楚行的意圖。

讀書那麼多年,如果連這個強烈的政治訊號都接收不到,他們也就白讀了。

所以大量在家賦閒的讀書人,選擇加入平山墩,瞬間充盈了楚行的文官團隊。

雖然楚行很討厭這些只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但是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加入自己,這也是個不錯的訊號,自己必須接納。

而且這些讀書人,在地方一般都有不錯的影響力,他們願意加入,那就意味著,他們周圍的百姓也願意投靠。

此外便是各地的官員了。

楚行大張旗鼓,準備大幹一場,這些縣令,知府,一個個老實的不行。

他們的算盤打得很響,楚行說有土匪,有流寇,那就有唄。

現在世道那麼亂,現在沒有,不代表將來沒有啊!

若是能夠趁機,加入楚行的體系之中,起碼可以跟著喝口湯,不用擔心,哪天睡著覺,有反賊殺進來,丟了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