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無可奈何(第2/3頁)
章節報錯
可是誰曾想,當朝廷沒有了閹黨,變得眾正盈朝之時,再也沒有人罵朝廷陰暗的時候,結果朝廷自己變得更加崩壞了。
女真人,災荒,流寇,一件件,一樁樁,正在加劇著大明的滅亡。
一眾有名望的大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這些大臣們反而比那些閹黨更加的貪得無厭。
如今別說是崇禎,周皇后覺得不管是誰來當這個家,誰都不知道怎麼辦了。
閹黨做不了大事,東林黨更做不了。
總不能將東林黨一股腦打死,然後重新來過吧?
朝廷如何禁得起這般的動盪?
現如今的崇禎只能咬碎鋼牙,受盡百般委屈,知道自己被東林黨給糊弄了,也得把這些苦楚全都嚥到肚子裡去。
信任東林黨,從中挑選有能力的官員,同時扶持那些不屬於東林黨的官員,慢慢的改變時局。
皇后默默的給崇禎捏著肩膀,其實她肚子裡有一肚子話想跟崇禎說,但是她又不敢多說,因為朱家有朱家的規矩,婦人不得干政。
別看崇禎現在黔驢技窮,但是他主意特別正,別人說的話他未必能聽得進去。
他管不了外面的官員,但是管家裡人還是能做到的。
皇后腦子裡不由的想到了一個辦法,如今北方到處都是戰亂,三邊之地、山西、遼東、順天府、山東、河南全都亂成了一鍋粥,義軍反王的旗幟在大明的土地上,四處賓士,禍害官府,殃及百姓,這日子可以說是幾乎沒有辦法過下去了。
所以他覺得,崇禎最明智的選擇,是南遷。
將國都遷到南京。
因為大明在金陵是有備份的,哪裡是陪都,如果將朝廷遷到金陵去,國家是還有希望的。
現在北方是個亂攤子,誰都收拾不了,與其浪費國家的銀錢,整日裡跟義軍打生打死,還不如一鼓作氣,回到金陵。
要知道江南的整體情況,比北方要好太多。
北方連年旱災,連年戰亂,各種問題不斷,但是南方沒有。
南方的整體的環境非常好,官府也富裕一些,如果將首都遷徙到南京,也就意味著,朝廷可以順序加大對江南的控制。
到時候收上來的賦稅可以練出來精兵,百姓日子也好過,如此整頓上幾年,也許再效仿祖宗北伐,也是可以的。
但是這話她不敢說出口,因為她知道,崇禎沒有這個勇氣。
「皇后,你說說,朕這個大明朝是不是要滅亡了?」崇禎忽然開口道。
崇禎就是這樣的性格,他心裡明明有屬於自己的想法,但是他還是想開口,從別人哪裡得到答案。
皇后也不敢跟崇禎說實話,她更不敢在這個時候打擊崇禎,她只能做一個女人應該做的事情,那便是鼓勵、安慰自己的男人,所以她思索了一番,溫柔的開口說道:「陛下勤政愛民,雄才大略,我大明只會蒸蒸日山,如何會滅亡呢?」
崇禎怔怔的看著眼前的大殿,聽著皇后說的話,臉上不由的苦笑起來。
這便是獨夫啊!
自己還在想,為何像是吳甡這樣的正人君子,都不肯跟自己說實話,不敢告訴楚行那邊兒的事情。
楚行的事情,還是崇禎偶然間發現的。
為何是偶然間發現的呢?
因為崇禎發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西北的很多場戰事,都有楚行的身影。
而且每逢大戰,
很多大將,比如毛文龍、馬世龍、甚至孫承宗、盧象升都上書請求讓楚行參戰。
這讓崇禎非常不理解。
為何一個靠種地出名的武將,你們不讓他安生的種田,反而要他參加大戰呢?
所以好奇的崇禎派出了屬於自己的細作,去調查此事。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