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獻俘上表(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過開心歸開心,但是規矩還是要講,陳奇瑜派人過去傳令,讓順義王率領三百精銳進入大營,其他人禁止入內。
畢竟數萬大軍,若是蜂擁而至,誰知道他會不會踏破靖邊堡,進入大明境內,燒殺搶劫一番?
楚行也知道,陳奇瑜這人假的很,便換了行裝,喬裝打扮,讓部下留下大軍彈壓城外的老弱婦孺,以及俘虜青壯,並將容易暴露自身的武器藏匿好,自己領著秦英和李定國入內。
領著自家隊伍入城的小旗官,漢話雖然說的清楚,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看來陳奇瑜能夠在明末綻放光彩,也是有所能力的。知道趁亂收攏一些蒙古騎卒,以備後患。
靖邊堡乃是一座軍用小堡,陳奇瑜為了防範林丹汗的部隊入侵,這才再次駐軍,其實條件非常辛苦。
楚行佯裝俄木布的親隨,任由俄木布與那小旗攀談,待抵達中軍大帳,下的馬來,那小旗便組織了李定國、秦英等人,不讓他們進去。
那小旗雖然是蒙古人,但是做事非常認真,說什麼也不讓俄木布多帶幾個親衛,唯獨李定國等人,懷裡抱著林丹汗帳下各部落首領的首級,跟在後面入內。
李定國腰間掛著大刀,到了大帳前,那小旗趕忙去稟告了,值守的親衛便呵斥李定國,讓他交出腰間的兵刃,李定國當下便異常不滿,咆哮道:「我身為順義王的親衛,甲冑、兵刃自然片刻不能離身,莫非大明的將士都這般的怕死嗎?連我一個孩子都怕?」
李定國雖然年幼,但是隨楚行一直在軍中征戰,言語間自然有一股子煞氣,這一發怒,頓時令數名軍士親衛膽戰心驚,尚未回神,大帳內已經傳來笑意,「此言大善,人家順義王新投大明,與我等又不知根知底,如何能孤身入賬,連個趁手的兵刃都不帶,衛士不要阻撓,讓他們直接進來就是。」..
楚行一臉鄙視,這個陳奇瑜是真的虛偽。明明都知道是自己來了,還搞這些虛頭巴腦的一套。拿順義王做筏就能提高你的身份和地位麼?
聽到大帳內的聲音,一眾親衛才悻悻的退下,李定國卻不用顧忌,直接帶著兵刃入內。
之前一直覺得陳奇瑜這種文官,應該不會帶兵,就算是帶兵也應該很拉胯,跟洪承疇不會有太大的區別,歷史上的記載,可能都是謠傳,可是當他真的進入了陳奇瑜佈置的大營,才有一種震撼的感覺。
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號的人物,有幾個是簡單的角色。
這陳奇瑜的軍帳佈置的非常齊整,而且防範力度非常強,若是林丹汗不開眼,想從他的防線進入,一定會吃個大虧。
那麼強悍的人物,怎麼偏偏是個貪汙犯?
放眼望去,只見大帳內中央放著一張帥案,陳奇瑜坐在主位,兩邊兒是兩位布政使司的文官,其餘皆是立在兩旁的武將。
陳奇瑜相貌英俊,面板白皙,此時穿著一身魚鱗甲,依然掩蓋不住他那一身的儒雅之氣。
陳奇瑜自然認識喬裝打扮的楚行,只是這種場合不適合點破,權當做不認識,而俄木布則上前行禮道:「小王見過陳參政。」
陳奇瑜看了一眼俄木布,又看了一眼楚行,最後眼珠子落在了小將李定國身上,方徐徐問道:「你身為順義王,不在板升城放牧,怎麼跑到秦地來了?」
聲音有些軟綿綿的。
雖然知曉對方是明知故問,但是俄木布依然耐著性子解釋,「參政莫非忘了,您前些時日,與我軍協商,夾擊林丹汗帳下兵馬之事了嗎?大勝之下,參政追擊敵軍,走的過於匆忙,沒來得及收割戰功,小王此行便是帶著部下的戰功,與貴部的戰功一起過來的,希望請參政幫襯一番,代為表天子喝。」
順帶俄木布還看了楚行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