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行的數學比起他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建樹,雖然差勁很多,但是他畢竟是個後世之人,而且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真的複習過後,用來傳輸給別人,還是問題不大的。ζ°.XX.♂

本來這些東西只是因為太久不用,變得有些零碎,或者有些遺忘了。

又不是代表楚行是真正的明朝土著。

而且如今形勢又不一樣了,這些東西經過他的複習,已經串聯起來,講解起來,那也是行雲流水。

隨著楚行的講解,數學的知識,一筆一筆的出現在牆壁之上。

在場的數學生一個個無比驚喜,因為將軍的講解,比起那些傳教士強太多了。

難怪將軍說,那群傳教士都是半吊子。

在大傢伙看來,豈止是半吊子,跟將軍比起來,他們爛掉渣了好嗎?

很多他們之前完全聽不懂的問題,在大王的講解面前,真的是如醍醐灌頂一般,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而且完全不一樣的是,大王講解的內容,簡單卻富有趣味性,讓大家一聽就覺得非常有意思,而且還非常富有前瞻性。

大傢伙一聽,就知道未來他的發展方向在哪兒,運用方向在哪兒,大家看的清楚未來的方向,都願意去學。

而那些傳教士就不一樣了,傳教士只要一張嘴,大家真的都是硬著頭皮去學,而且不敢稍微一閉眼走神,因為一旦走神,大家就會跟不上了。

往往是大傢伙上了一堂課之後,本來就頭疼欲裂,但是下課之後,開啟復習題,又會成為另外一番景象。

從一個稍微能聽懂一些的天書,變成了他們完全看不懂的天書。

所以說大明的數學發展緩慢,真的怪不到他們,因為真的沒有一個合格的領路人,帶領他們錢進。

就拿李巖來說吧,李巖雖然不是專門研究數學的,但是聽楚行講解了一頓,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手裡的筆記本已經記錄下來了滿滿的好幾頁,上面記載了大量的公式。

楚行講解的內容,他雖然當場聽懂了,但是他知道,這玩意現在只是知道所以然,要想真的把握這些知識,後續他還需要不斷的去摸索,去學習。

此時他聽到楚行的講解,也知道,大王這不是玩物喪志,而是真的為了華夏的未來而擔憂,沒有數學的引導,大家的發展會很快便遇到瓶頸。

李巖也產生了一種濃濃的緊迫感,因為楚行之前跟他聊過,他沒怎麼往心上去放。

因為作為傳統計程車大夫,雖然李岩心系天下,想著這些貧苦的老百姓,想著怎麼用仁政讓他們有一口飯吃,讓他們能夠妥帖的活下去。

但是他的見識只限於歷史,只限於大明朝這一隅之地,對於外界是缺乏瞭解的。

現在他才知道,楚行到底有多絕望。

因為根據楚行所言,不論是人文,物理,數學,化學,天文,法律,在西方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而我們大明朝,還在延續著幾千人下來的那一套,再這樣下去就被人家遠遠的甩開了。

物理是什麼,化學是什麼?

李巖這些都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