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居於平山墩(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管如何變化,百姓的口糧絕不能斷,軍倉、府庫要統一調配,如若不夠,可以採取些邪門歪道,去購買軍糧也好,去溝通晉商也罷,反正本將不想看到百姓餓死。」楚行叮囑道。
田見秀點頭應下此事,平山墩一切黑活,基本上都是他跟李自成操持,這種事情他倒是很熟悉。
楚行看向眾人,知道大傢伙內心複雜,各有不同。
但是他卻沒多說什麼。
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能否成功變革,關乎生死。
若是變革成功,組織便有飛躍的可能性。若是變革失敗,組織則會逐漸走向消亡。
用哲學的概念來說,就是一切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任何組織都要擁抱變化,適應變化。
當然,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打破固有的模式,將原有的利益重新分配,這便是阻力,因為沒有人願意屬於自己的利益被奪走。
楚行忽然間丟擲來的東西,有些複雜,李巖,田見秀等人都開始皺著眉頭思索,會議大廳變得有些凝重。
這些東西,都是楚行根據後世所學,以及綜合自己治理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以王家和李家為代表的世家,現在利益上已經與平山墩高度捆綁,勢力雖然依然很強勢,但是卻總體需要受到平山墩制約。
而遷徙這種事情,大家族雖然不願,但是卻沒有辦法。
楚行堅信,有他的引導,在不久的將來,人才問題,會有一個極大的改善。為了家族的利益,為了在平山墩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他們會派遣更多的家族子弟加入其中。
尤其是李家,與楚行合作最早,李家之所以隱隱約約有秦地第一家族的趨勢,靠得就是楚行的推動,而王家自不必說,王承恩都在軍中為將,剩下的小家族,大多數都是當初平山墩周邊兒的十幾家豪門之家,他們在戰爭中衰落的更快,更不敢忤逆楚行。
世家不肯開口,這件事情便算是定下來了。
楚行所言的都是框架,具體如何實施,肯定要出一個詳細的細則,帶眾人接受這個事實之後,便趕忙參與到了細節的制定中來。
只是如今大局已定,楚行卻有些倦了,商討細則這種東西,對他用處不大,便開口說道:「我欲遷徙人口去板升城,各方勢力還需要安撫,李自成、秦英你們二人明人攜帶禮物,去見一趟陳奇瑜,他自然明白該如何配合我等。」
說完這句話後,他又扭頭看向李巖,「其餘具體細節,便有李巖、田見秀商丁,此非一日之功,無需急迫,我有些倦了,且下去休息,還要準備送幼哲出行。」
李巖等應下,他便起身出了會議大廳,走出老遠,忍不住一聲長嘆。
有李巖等輔佐,如今又謀求板升城這水草肥美的河套之地,楚行自然開心,然而每日要處理這麼多複雜的事務,還要與世家勾心鬥角,讓他著實難受。
雖然藉口回去補覺,但是平山墩這般大的變化,哪裡有絲毫的睡意。
要知道,世家是最狡猾的一幫人,他們不跟你叫囂,才是他們真正可怕之處。
因為他們有太多的手段跟你搞陽奉陰違了。
不由的,楚行出了將軍府,外出散散心。
心念所至,楚行向一處民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