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一點,楚行便找了兵器作坊的師傅進行了一番溝通,看看是否可以搞一些水力衝壓裝置,畢竟衝壓一下,直接出個頭盔,想想都刺激。

到時候動,動不動給對面來個百萬大軍,人人甲冑,嚇也能嚇死對面。

結果溝通很不理想,楚行說的這東西,在很早很早之前就有了,鍛造師傅說,自己說的這玩意叫水錐,頂多有個百十斤的力量,還不如鐵匠掄大錘來的兇猛。

最主要的是,平山墩現在並不缺乏勞動力,真的是人不夠,去城池外喊一嗓子,自然有數不盡的青壯流民願意來打鐵。

畢竟平山墩對待工匠的待遇不錯,大家都能混一口飽飯吃。

這年頭,大米和饅頭,是比金子還寶貴的物資。

而聽李家大匠一番介紹,楚行也大體理解,其實大明的盔甲製作工藝,也經十分先進,在冷兵器時代改進的餘地已經非常小了。

眼下平山墩使用的是帽兒盔和缽胄兩大類,都有纓槍、盔頂、盔體、頓項這幾部分,可以給是士兵提供充足的防護。

楚行知道,自己犯了很多穿越者的毛病,就是看問題,有些過於想當然了。

既然平山墩有自身的生產工藝,就暫時按照他們的來,等到不能滿足需求再說。

楚行又與各將領商談了一番甲冑的使用情況,將領們對此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騎兵分為輕騎和重騎,對於甲冑的要求比較高,自然希望戰甲越先進越好。..

而步卒則不一樣,對於步卒,大家更加傾向於除卻重甲刀盾手之外,更改使用輕甲,甚至無甲冑,因為步兵大規模使用甲冑,對於士兵的體力消耗,以及輔兵的要求太高了。

往往一個重甲步兵,就需要配備兩到三名輔兵,在將領們看來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就在楚行與一眾將領商議的時候,數匹快馬打破了平山屯的寧靜,正在收拾莊稼的軍戶紛紛駐足,一臉嚴肅的看著騎士滾鞍落馬。

早有哨兵迎接過來,看著盔旗知曉身份,喊道:「開城門,走緊急通道。」

待進入緊急通道,驗明正身,一名軍官立刻道:「王百戶,快點吧,將軍這邊兒事先已經得到訊息了,就等你了。」

這名百戶乃是最早追隨楚行的一撥人,進入軍中時間早,雖然不似秦英這般受重用,但也憑藉軍功積累做到了百戶。負責平山墩的情報調查工作,與錦衣衛一起為楚行提供情報。

那王希山點了點頭,說了聲謝過,便換了戰馬,朝著中軍營房走去。

與各地的普遍精修,甚至學堂都蓋起了小樓不一樣,中央營房幾乎還保持著最初的模樣,就是一堆古樸的石頭房子而已,楚行必須要將領們保持著樸素的工作習慣。

錦衣衛事先已經有所示警,楚行此時正在與王承恩、秦英、紅娘子、商石靜、李巖、田見秀、牛金星、茅元儀、俄木布、二丫等人商議著軍務,見王希山推門而入,都扭頭看向他。

「先喝完水,喘息喘息。」

王希山接過水碗,知道是大哥的水碗,感激的看了楚行一眼,沒多說什麼,而是走到輿圖上,用竹竿指了指說道:「慶陽的官軍確實是神一魁的兵馬假扮的,這個時間已經陸陸續續囤積了六萬兵馬。」

王希山的話落下,眾人盯著輿圖上的兵力佈置圖,陷入了許久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