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平涼之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邊總督節制河西巡撫、河東巡撫、陝西巡撫以及甘、涼、肅、西、寧夏、延綏、神道嶺、興安、固原的九總兵以及其部署。
是故,楊鶴和洪承疇下定決心,清剿神一魁,三邊各軍鎮誰敢不從。
由於楊鶴在三邊之地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頗有成效,這兩年以來,各地軍鎮的元氣,逐漸恢復,確實有那麼一絲兵強馬壯的意味。
神一魁雖然坐擁六七萬大軍,如今又連克城池,得民無數,但朝廷十餘萬大軍面前,依然顯得相形見絀。
見眼前大營駐紮著浩浩蕩蕩的大軍,心情低沉的洪承疇逐漸變得再次昂揚起來,頻頻派出探馬。
而朝廷的動向,也被神一魁得知,此時已經將散落各地的兵馬快速召回,集結在平涼,準備與朝廷官兵決一死戰。
隨著大軍行動,抵達平涼成為,看著眼前的堅城,楚行不由的感慨起來。
崇禎元年的時候,一千起義軍尚能追著幾萬反賊滿世界跑,怎麼一轉眼三年過去,就變了樣子。
朝廷不調集精兵強將,竟然不是義軍的對手,隨時有義軍殲滅的風險。
楚行反思了許久,得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結果。
與之前的義軍流動作戰的方式完全不同,神一魁採取的是典型的攻城拔寨的作戰方式,這一次朝廷聲勢浩大的集結兵馬,他雖然頗為重視,但是沒有采取手下的建議,連忙逃竄,而是在平涼城下襬開陣勢,準備與朝廷兵馬大戰一場。
神一魁屢屢與手下袍澤說起,眼下朝廷兵馬雖然兵馬眾多,但如病人迴光返照一般,只要戳破這眼下這股子精氣神,大明朝在西北之地,便徹底沒有了抵禦的力量,大傢伙便可以徹底掀開亂局。
而在大明諸將看來,自從神一元起兵造反開始,到神一魁繼承首領之位,堪堪不到半年時間,但反賊的戰鬥力竟然提升非常多。十餘萬大軍傾巢而出,對面不僅僅不逃竄,亦不據城而守,反而備戰戰。
這便是洪承疇都始料未及的,莫非在神一魁眼中,朝廷兵馬已經這般不堪了?
楚行前世那淺薄的歷史知識,對於神一魁的認識並不多,心中詫異,怎麼在李自成、高迎祥、張獻忠推翻大明朝廷之前,湧現出了那麼多豪傑人物?
雙方交戰兵馬已經接近二十萬,果然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的感覺,雙方的旌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人馬一眼望不到盡頭。
真的是說不出的壯觀。
像是楚行、曹文詔這等悍將,都是經歷過大同會戰的人,自然情緒比較穩定,其餘李定國、紅娘子、商石靜等都是一臉的震撼。
楚行部因為精銳,與曹文詔、張嘉謨、王承恩等並列中軍,楚行立身於戰馬之上,他身旁是一干此時在剿匪大業之中,打的聲名鵲起的人物。
尤其是曹文詔、張嘉謨,這是一對典型的難兄難弟,戰鬥打的都不錯,但偏偏楊鶴、洪承疇,都認為將他們的戰績報上去,會顯得他們太無能,同時也會讓朝廷感覺三邊之地亂的不成樣子,所以將他們的功績一壓再壓。
與動不動就糟心,號稱要去***洪承疇的王承恩不同,楚行早就習慣了文官的謎之操作,他不就犯了一點小錯,被擼了參將的麼?
他都習慣了。
洪承疇雖然百般不好,但是專業性還是不錯的,他一提韁繩,將中軍諸將喚至陣前,與他在戰馬上一同眺望戰場,分析軍情。
楚行與曹文詔,這對老搭檔拿著千里眼眺望戰場,楚行越看越覺得不對勁,這洪承疇就輸給這麼一個垃圾隊伍?
就連曹文詔也一直咧嘴。
這也太奇葩了,對面陣中混亂不堪,明明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