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行感覺頗為尷尬的事情是,自己已經成為小號的封疆大吏,結果依然有義軍聯絡自己。

其中就包括被楊鶴老爺子安置的王嘉胤。

當然,他們是拿著錢來買糧食,而且這錢也是崇禎給他們的。

沒辦法,楚行只能賣給他們,因為若是楚行不賣給他們,他們只能繼續造反。

而且王嘉胤真的好使,指哪打哪,比官兵的戰鬥力都強。

當然,楚行將糧食賣給他們,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楚行非常富裕,存糧一時半會的還吃不完,其次,楚行是真的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自己目前的勢力範圍。

他還不想跟王嘉胤

、高迎祥他們繼續起武裝衝突。

四個州府,不是說著玩的。

不過楚行沒想著大面積的去外面買糧食,來安置這四地的災民。

因為首先,楚行是武官,打仗才是他該負責的事情,撫民這種事情不歸他管。

其次,這很不現實,外面的糧食就算是運進來,成本也不知道有多高,即便是明朝興盛的時期,使用的也是屯田和開中法。

當然,楚行雖然是武官,但是也吸納流民,訓練軍隊,開墾大量的土地的。

整個秦地,武官多的數不過來,但是像是楚行開墾土地搞得那麼好的,卻沒有一個。

拿去歲來說,楚行在平山墩和紅鹽池修建了大量的水渠和水井,所有人都覺得楚行是閒的蛋疼,浪費民力和武力,有這錢還不如好好享受享受的,誰曾想今年繼續不出意料的大旱。

所以只有楚行的轄區的莊稼漲勢,可以勉強說的上是湊合。

當然,即便是有所準備,楚行也發動了他治下的所有軍民,一起辛苦的挑水種地。

指著水車,那終究是九牛一毛。

平山墩不論男女老幼,不分蒙古和漢人,只要能喘氣,就要去挑水。

甚至連學堂,都暫時停課。

此外,除了小麥澆水之外,楚行透過徐光啟的渠道,從江南購買了一大批土豆,土豆這東西從嘉靖年間,就已經引入中國,但是因為在東南沿海的漲勢非常不好,所以一直推廣不下去,但是楚行想試一試陝西這邊兒種植土豆是否可以。

因為在楚行的意識裡,土豆這東西,好像就是在高原和山地種植的,他不知道大明為何執著於東南沿海。

莫非,只有東南沿海搞農業,其他地方都躺平了?

而且楚行一動就是大手筆。

因為楚行大手一揮,就畝的土豆,光光是花成本將這些土豆從將這一帶運過來,就花了楚行大量的金銀。

看的徐光啟都心疼。

有這錢,都夠他組織一支西洋槍手隊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