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笑容怨氣
章節報錯
但楚行也意識到,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不將右翼的怨氣消融了,這雙方之間,一直存在隔閡,根本無法相互信任,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
楚行思索再三之後,命田見秀召集平山墩所有的兵丁和百姓。
聽見將軍府的鐘聲響起,所有人便知道,平山墩有大事發生,軍士們披掛整齊,手持兵刃,而婦人、老人和孩子,則在田見秀的安排下,有序的朝著平山墩的校場集合。
北方的初冬天氣寒冷,百姓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這便是平山墩的好處了,因為遊擊將軍總是能靠他的本事,給大家搞來各種資源,這導致平山墩內和平山墩外,是完全兩個世界。
外面吃不飽,穿不暖,凍死人,餓死人,是時常發生的事情。
而平山墩則與之完全想反,永遠是一副欣欣向榮的畫面,百姓們的臉上寫滿了自信。
雖然集合的鐘聲響起,但是沒有人臉上有絲毫的懼意,倒是將士們的表情肅然了許多,而且反應也是最快的。
楚行站在點將臺上,環視已經慢慢集合起來的人,感覺這個畫面,有點類似於,後世校場開運動會的場景。
不過這對於楚行來說,已經是小場面了。
站在隊伍最前列的是,李自成、田見秀、李巖、秦英、牛二丫、趙甲,此外還有土默特各種的首領。
此外,還有很多陌生的面孔,這些大多數都是後加入平山墩的子民或者軍戶。
楚行也沒有想到,不知不覺自己身邊兒已經聚集了這麼多人,算上土默特右翼,此時的平山墩竟然有三四萬人口了。
之前自己還是領著弟弟顛沛流離的小土匪頭目,待做到了遊擊將軍手底下人越來越多,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要決定數萬人的生死的時候,這讓楚行不得不小心謹慎,如履薄冰。
偷盜板升城的物資,平山墩與土默特部右翼融合之後,在楚行的眼裡,任何一個小事件,都可能醞釀成風暴,任何一個土默特部的子民,都有可能與自己的手下發生爭執,進而造成不可挽救的衝突。
甚至楚行暗中派出了細作,監視土默特右翼各部的首領,防止他們暗中聯合,做些什麼不利於平山墩的事情出來。
今日還是與俄木布的衝突,讓楚行意識到,自己雖然表面上看上去寬容,但是實際上,依然是對土默特部不信任的,心裡想著怎麼利用他們。
這種格局如何成就一番大事呢?
心中思索萬千之後,看著手下眾人已經集合的差不多了,楚行這才輕輕的出了一口氣,大聲的喊道:「諸位!」
在這個沒有揚聲器的時代,楚行想要說話讓每一個都聽清楚很難,但是他依然用最大的嗓音喊出來,身邊兒還站著個蒙古通譯,也用相當大的嗓門,幾乎楚行喊一句,他跟著喊一句。
「凡我平山墩之民,不分蒙古,軍戶,流民,逃卒,盜匪,遊俠,只要入我平山墩戶籍,皆一視同仁,為了平山墩未來的道路,我楚行有些話要與諸位說。」
一旦開始,便停不下來,楚行說道:「自從今日開始,平山墩子民,不分老幼,每月領糧草一石。」
之前平山墩使用的類似於公有制一樣的制度,但是如今財富逐漸變多,在這樣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了,想要更加廣泛的調動各部的積極性,必須讓私有制重新存在。
大家一聽,情緒都激動起來,一個月一石糧草,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啊。
下面議論紛紛,楚行一按手,示意大家停歇,他繼續說道:「即日起,凡是在平山墩擔任軍士職務的,可以每月領取糧草三石,另有餉銀!軍醫、隨軍先生、工匠、為平山墩立下功勳的舊人,也
在此列。」
軍隊是平山墩最大的依仗,楚行一定要重視他們。
而楚行這個命令意味著,他要一視同仁,蒙古的兵也是他楚行的兵,也一樣發餉銀和糧草。
俄木布站在現在,雖然略有欣慰,欣慰的是,楚行終於願意站出來,給他們土默特右翼說話,但是這也意味著,自己昔日的部下,吃的是楚行的飯,以後就是楚行的兵。
說著,楚行看向了眾人,神色肅穆的說道:「今日將所有人召集與此,開這個大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本將想告訴所有人,從今天開始,我們平山墩就要一視同仁,不分不分蒙古,軍戶,流民,逃卒,盜匪,遊俠,只要入我平山墩戶籍,願意為平沙墩效力,那就是平山墩的一份子。」
「你們可以立功做官,你們可以讀書,你們可以領取俸祿,但凡是受了委屈,可以找有司告狀,想娶妻了,可以找冰人給你們做媒,我楚行從今日開始,就給你們造冊登記!」
待眾人消化的差不多了,楚行繼續大聲說道:「若是不願意再平山墩繼續呆下去的,可以去找田先生領取一筆遣散費和谷糧,想去哪裡平山墩是不管的。」
「但若是你想留下,那麼就要服從平山墩的管教,在平山墩,你在家中說什麼,做什麼,平山墩是不管的,但是在公共場合,要習漢字,說漢語,吃平山墩的飯,做平山墩的民!」.
說著,楚行看向俄木布等人,繼續說道:「之前,我答應過右翼的兄弟們,允許他們單獨成立一軍,這句話如今依然有效,但是今日我想說,但凡有想加入平山墩軍隊的,平山墩照樣吸納,而且絕對一視同仁。」
將一系列新政策說完之後,楚行開始說懲罰措施,「本將給想要離開平山墩的人三天時間考慮,三天之後,便要按照平山墩的新政行事,但凡有不服者,不論出身,一律問斬。」
「楚將軍願意將我們當成一家人!」俄木布哈哈大笑道:「我們土默特右翼,又豈能丟了臉面!從今以後,再沒有單獨領兵一事,右翼所有兵馬就地解散,各部重新考核,符合標準者,參軍入伍,不符合標準者,就地為民。」
有了俄木布帶頭,蒙古各部眾紛紛跟著歡呼起來,「願意為將軍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