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臺即便早有準備,也被出乎意料的火爆嚇了一跳。

黃金檔每天兩集,反響熱烈,熱烈到觀眾頻頻打電話熱線,不是大罵安嘉和,就是可憐梅湘南。

次日重播,同樣收視可觀。

報紙、雜誌、電視臺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窩蜂地啃食家暴這個熱點。

單單央媽,不光《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要上8套,六公主播《與敵同眠》,《第十放映室》直接上“婚姻家庭”主題電影解說。

甚至,《今日說法》等普法節目也跟上熱度,開辦“家暴”系列——家暴案中案。

撒貝檸舉的第一期例子,就是安嘉和跟梅湘南,馮原徵、曾麗,還沒成大咖,提前當上法制咖。

這股熱度,一下子席捲全國,畢竟這可不是販賣焦慮,而是女性覺醒。

曾麗因梅湘南,不能說火遍大江南北,也至少是家喻戶曉,現在出門,回頭率至少七八成,男人看,女人更看,不再是以前丟大街上,最多是個美麗的路人甲。

第一次走紅,起初挺享受,後來就有煩惱。

上午,出租房裡。

曾麗穿戴整齊,特意戴了副墨鏡,站在家門口猶豫再三,還是走出門,今天試鏡,不得不出去。

她招手打車,計程車倒開過幾輛,但都載著客,在馬路牙子等了半天,車影沒來多少,人影卻越來越多。

大部分,是起早買菜的大媽大嬸,她們第一眼或許沒認出戴墨鏡的曾麗,但第二眼,第三眼,頻頻回頭看,還是被認出來。

“你是梅湘南?”提籃子的大媽壯著膽。

“阿姨,我,我不是。”曾麗擺手不承認。

“你就是!”

又一大嬸冒了出來,悄聲道:“你是不是又偷跑出來?”

“我沒有,我不是。”

曾麗拼命地解釋,因為梅湘南在劇裡忍受不了安嘉和的家暴,離家出走,結果觀眾人戲不分,移情到她身上。

已經不是頭一回!

大媽道:“你不要怕!有大媽在,安嘉和那個王八蛋要敢來,我非罵死他丫的!”

中齡婦女道:“湘南,不是大姐說你,你說你怎麼那麼傻,找了個這麼個變態的男人,趁早跟他離了。”

“就是,跟這樣的混蛋,趁早離了!”

大嬸心疼地拉著曾麗的手,傷感地傾訴她的女兒,就是一個“梅湘南”,每次回孃家,都鼻青臉腫,臉上掛彩。

“以前咱們勸和不勸離,看到你被家暴的樣兒,就想到我女兒被那個王八蛋這麼毒打,立馬我就讓她離,大不了我養著我姑娘!”

“老姐姐好樣的!”

“說的好,離那個男人遠一點!”

頃刻間,掌聲雷動。

八九十年代,千禧年初的觀眾,就是如此可愛,分不清演員跟角色,對角色的愛會移到演員身上,愛屋及烏,也同樣,恨屋及烏。

曾麗這張充滿攻擊性的美貌,一下子從美豔的狐狸精,在觀眾心目中,特別是女性觀眾,變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女性同胞,活脫脫的“婦女之友”。

“湘南,你為什麼每次被打,都要在喝奶茶啊?”一個白領女性問道。

“因為……”

曾麗張了張嘴,把“廣告植入”嚥了回去,七里香奶茶每每出現,都在梅湘南苦悶難過的戲份情節,軟性地植了5條,想不到竟然有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