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奧雷有救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其中,能成功和雌性生殖細胞配對的不足十萬分之一,即使配對成功後,能發育至成年的也不過萬分之一。
雌性藍色閃點海葵大約在十至十二歲發育成熟,雄性則更快,最多隻需要八年即可發育成熟。
成年後的藍色閃點海葵直徑大約在一米左右(雌雄兩性之間並無較大體型差別),即便性成熟後也不會停止生長,而是會以較慢的生長速度一直生長,直到身體機能出現衰退為止。
據統計,藍色閃點海葵的平均壽命大約為五十年,雌性普遍壽命要略長於雄性,在溫水區生長的藍色閃點海葵壽命要高於在冷水區生長的同類。
其中,生長於火山區域的藍色閃點海葵有異常表現,偶爾出現壽命突破種族極限,以及身體機能倒退的跡象。
透過對這部分海葵的研究,發現這些海葵在身處三百度以上的極端高溫環境時,身體表面會分泌出大量不透明膠狀物質,將全身包裹成蛹狀來度過危機。
其中,大部分海葵會在結蛹後的幾天內迅速出蛹。
出蛹之後,它們的形態並未發生明顯改變,但之前所受的傷大部分都會被修復,而且耐熱性有了極大提高,甚至能夠在海底火山周圍生存。
而少部分海葵則一直不會出蛹,直到數日後才會“重生”成為一隻新的藍色閃點海葵。
對於這些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孵化的海葵蛹,我們做了以下幾種嘗試。
一,在海葵自然出蛹之前人為切開。
被切開的海葵蛹內部不見海葵的影子,只剩下一團半粘稠狀的液態物質,以及極少部分固態物質。
這部分固態物質基本只出現在海葵蛹的上半部分,經過辨認分析,發現它們是海葵化蛹前殘留的組織。
為了方便稱呼,我們將這部分殘留組織命名為“基底”。
將切開後的海葵蛹不做任何處理,放置在水中靜觀其變化,兩日後,海葵蛹發黑發臭,基底也腐爛變質,不久後便宣告徹底死亡。
二,將海葵蛹橫向切開成兩截後,在中間用一層透明玻璃隔開。
數日後,帶有基底的上半截海葵蛹成功化蛹,變成一隻身體機能恢復到幼年狀態的小海葵。
除了體型較小於其他正常化蛹的海葵以外,其餘一切正常。
而後半部分海葵蛹遲遲未見化蛹,並於半月後腐化死亡。
三,調轉基底位置。
透過上一次的嘗試,我們猜想到基底部分很可能才是海葵化蛹的關鍵,於是便再次切開一隻海葵蛹,將位於海葵蛹上半部分的基底物質移植到了下半部分。
數日後,失去基底物質的上半截海葵蛹並未化蛹,下半截成功化蛹,得到和上一次差不多的結果。
四,豎切,將基底一分為二。
兩截海葵全部死亡,未化蛹。
五,移植其他海葵的基底物質。
在這一次的嘗試當中,我們將兩隻海葵蛹的基底物質進行了互換。
數日後,這兩隻海葵蛹先後成功化蛹,各自變成了一隻新的小海葵。
經過近一步的觀察,我們發現這兩隻新海葵身上都保留了一些基底提供者的習性。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在外貌和習慣上越來越趨向於基底提供者,而不是原來的“自己”。
由此可見,藍色閃點海葵的“重生”是由基底決定的,它們原本的身體所化成的粘液物質,可能只是“營養液”一類的東西,即使是缺失了部分也不會對它們的最終形態造成多大影響。
而且它們的“重生”並非是真正的新生,而是一次“自我修復”的過程。
我們猜測,可能是這些海葵在極端環境下所受到的傷害已經超過了它們身體所能承受的極限,於是它們便選擇了這種主動放棄大部分身體,只保留重要組織,並以此為基礎重組身體的方式進行自我救助。
明明是一種如此脆弱而渺小的生物,卻有如此高階而有效的自我保護手段。
如果能夠破解它們的自我保護機制,將其運用到人類身上,這對整個人類社會來說都是一次偉大的進步!】
沙曼萊爾原本以為這本舊書只是人類學者們閒的無聊編寫的東西。
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價值的生物那麼多,海葵這種海里隨處可見的東西完全算不上特殊,更算不上有研究價值,但沒想到他們還真研究出花樣,研究出價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