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又名周南山、太乙山等,乃是道教名山。

柳依依自河洛之地離開後,就來到了這裡,如今她已在樓觀臺參悟一日,身與天地相合,她所得良多。

原著中葉凡回到地球之後,就在此地得遇昔日老子傳道留下的道痕,從中悟出“一氣化三清”的幾分玄妙,得了一具道身。

柳依依也是為此而來,而且已經有所收穫。

雖然她如今才修行到第三個秘境,修為比原著中葉凡來此地時要低不少。

但是柳依依修行的“地仙之道”,尤其擅長與天地交感,體悟自然中存在的道韻。

老子在此地傳道,留下了己身的道痕,於旁人而言,必然要修為高深,且對天地自然有一定的感悟才能有所得。

以葉凡當時的修為,若不是他修有道德天尊的《道經》輪海卷,參悟《道經》中的九個帝字多年,又得了北斗太玄門拙峰自然大道的傳承,還將《源天書》修行到極高深的境界,身上有菩提子伴身,還真不一定能從中悟出一具道身。

畢竟他當時也只是仙台第二層天的修為,連斬道都沒有達到。

若此地機緣真是如此易得,自老子西出函谷關兩千多年,多少修為比葉凡還要高的人都未能有所收穫,怎麼就他能得一具道身呢?

自然是他這一身機緣,恰好與此地相合罷了。

論機緣,柳依依就沒怕過誰。

對自然之道的體悟,也沒有人會比她更得天獨厚。

她修為進境這麼快,不就是因為,她能夠進入,比先天道胎與道相合更深入更持久的悟道境界中麼?

此刻她盤坐在蓮花上,若非肉眼可見,旁人都感知不到她的存在。

清氣上升,濁氣下沉,五色神光環繞,造化之氣滋生,地脈得到滋養,萬物以生髮。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靈,萬物得一以生……”

柳依依彷彿聽到有人在耳邊講經說法,然而她卻進入無思無感、無物無我之境,絲毫不受外界影響。

隨著她進入更深層次的道境之中,識海放出清光,玉符自動飛出,守護於上,玉淨瓶落在掌中,柳枝飛落其中。

一陣微風拂過,柳枝飄搖,神光散出,將這一片區域都籠罩入道境之中。

原本盤坐在樓觀石上講經,那個虛幻的身影竟然凝實了許多,淡淡紫氣繚繞,為這道境更添幾分神異。

空氣中水氣逐漸濃郁,漸漸生出水霧,人影朦朧,樹影婆娑,神光隱隱,生機暗生。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推崇以柔克剛,他的道自水而始。

柳依依的道也與水密不可分,她道宮秘境最先修成的就是水行腎宮,她本身也追求“水利萬物”的境界。

此次悟道,她沒有隻停留在表面,對老子留下的道痕感悟一番了事,所得也不會比葉凡差。

她是與這一片天地相合,感悟這方天地聽老子講道時的變化。

旁人眼中無思無感無靈無識的草木山石,在走“地仙之道”的柳依依眼中,都是有靈性的。

畢竟她的“地仙之道”,正是與此相關。

而此刻她能感受到這麼多,也都是得益於此。

萬物有靈,並不是一句空話。

……

三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