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結局(第1/3頁)
章節報錯
也難怪眾人驚歎,在很多地方,只要兒女能考上大學,不管是什麼大學,都會辦一場大學酒,請親朋好友過來慶祝一番。
如果兒女考上的是211甚至更牛叉的985,那父母跟親朋好友說起的時候都會感覺臉上有光,尤其是被清北這兩個985大學中的帶頭大哥看中的,那父母說話的聲音恐怕三里外都能聽見。
而省狀元,即便是清北這樣的帶頭大哥,也是搶著要的人才。
雖然現代的高考狀元從身份地位來講跟古代的狀元差遠了,但跟古代的進士還是能比一比的。
當然,因為古代科考跟現代高考有著本質的不同,它還兼具現代公務員考試的性質,所以拿古代科考與現代高考相比其實有些不太恰當。
可不管怎麼說,在現代高考中能獲得省狀元身份的,基本都可以打上一個「前途無量」的標籤。
任何家庭出了一個省狀元,那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如果這個高考狀元還擁有比大明星都要高的顏值,那所造成的震撼絕對是無以倫比的。
畢竟從古至今都是看臉的社會,在古代,選官要看臉,顏值一直和當官進爵聯絡在一起。
選官中「以貌取人」最初來源於儒家對容止和威儀的重視,禮儀中有專門的「容禮」。隨著後來君主擁有了絕對的權力,就完全將個人好惡體現在官員的選拔上。
有時候,帥哥與醜男在官場的發展大為不同。
宋神宗提拔王迥做官,原因就是顏值高。王迥是個唱戲的,人稱「奇俊王家郎「,但人品比較差,而且也沒多少墨水。即便如此,宰相蔡確舉薦他為監司,充當監察官員時,宋神宗一聽是「王家郎」,便欣然應允。
後來哲宗皇帝繼位,蔡確推薦了一個極其有才的醜男袁應中。
袁應中不僅滿臉麻子,還是個斜肩膀。
哲宗見後「連稱大陋,袁錯愕,不得陳述而退」。看看,皇帝換了,看臉的標準沒有變。
最「以貌取人」的並非宋朝,明清時期,容貌在選官時特別重要,科舉殿試時還經常以容貌定狀元。如明英宗在大同接見韓雍時,「壯其貌,留為兵部右侍郎「,師逵因觸犯上司,被逮至京城,明太祖見其長相非凡,擢為御史。
在唐朝,選拔官員的條件第一個就是身體相貌要豐滿高大。
詩人羅隱因為長得醜,別說做不了官,甚至沒有多少姑娘喜歡。鄭畋的女兒特別喜歡羅隱的詩,發誓非他不嫁,後來碰面,卻是見光死,鄭女發誓終身不詠羅隱詩。
吏部在選官的時候,有一本類似於手冊的指導檔案:官員相貌的上品首推「國」字臉,這種相貌威嚴正氣,有官威;其次是「目」字臉,五官風雅俊朗,有親和力,最差是「金」字型,上小下大,不過,戴上鳥紗帽,倒也能遮醜。
在清朝,參加過三次會試仍沒有中進士的「困難戶」,可以參加名為「大挑」的選官程式,給一個做官機會。但這裡面有一條明確的規定,「大挑一科,不試文藝,專看相貌。」
種種例子無不表明顏值在古代的重要性。
而現代更是有人喊出了顏值即正義的口號,看那些長得帥的小鮮肉就明白,哪怕有人因為吸粉坐牢了,還有不知道多少粉絲在為他求情。
甚至,網上有漂亮的女犯人被執行槍決的照片傳出來,還引來很多人的同情,覺得她死得太可惜了。
像神仙姐姐,她就是因為顏值高,有仙氣,還有兩三部作品打底,然後二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不低的人氣,血厚到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可以這麼說,換成其他顏值稍微遜色的女明星跟神仙姐姐一樣擁有相同的經歷,恐怕早就涼了。
所以,美貌與才華集於一身的江文燕,瞬間就變成了整節車廂的焦點,一眾學生家長與其他旅客,都由衷的發出了讚歎。
一個女同學問道:「江文燕同學,你為什麼沒有接受影片採訪啊,要是你的影片採訪上了電視,你現在恐怕已經紅遍全國了!」
江文燕微笑道:「我不想成名,也希望大家不要拍我,謝謝!」
那些拿出手機想偷拍影片的人聞言都有些尷尬,默默把手機藏了起來。
原本考上帝都工業大學的陳耀華,對這個顏值超高的女同學,還有一絲男人都懂的想法,畢竟他這個大學也算是牛逼的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