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手術開場(第2/3頁)
章節報錯
院長不傻,卡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早已超過了醫院其他外科醫生的總和,花再多的錢也能賺上足夠的利潤:“本來醫院隨時都會給你備上三具屍體,只不過你去前線了,屍體放著也是放著就分給了其他人。誰知道你現在突然回來,我連做準備的時間都沒有。”
既然是黑市,卡維也不方便深問,在一個事情難兩全的年代,睜一眼閉一眼至少還能減少一些罪惡感。
透過拍賣費爾南帶來的信譽,菲力迪寧地下拍賣行儼然有一種承包屍體買賣的架勢。事實也證明了,它的效率有多高,原本10具屍體的訂單沒到三天就已經交付完畢。
卡維在莫西埃的加入後,練習卓有成效,赫曼和達米爾岡的水平也正好契合了二三助的工作。
11月3日,市立總醫院的手術劇場又把之前那塊牌子擺了出來。
11月5日,埃德姆終於迎來了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當然他本人還是對這種說法持保留意見,在他心目中最重要的時刻無疑還是20多年前那一晚的邂逅。
“埃德姆先生,您現在有什麼感受?”
“感覺挺好的,禁食、禁水和灌腸讓我全身輕鬆。”埃德姆下了馬車,在衛兵的保護下,穿過記者人流,向市立總醫院大門走去,“至於別的麼,只希望手術能順利吧。”
“聽說您之前還要求不用麻醉?”
“本來是決定不用的,但手術時間太長了,卡維醫生說必須要用。”
“那您怎麼看待巴黎和維也納醫療水平上的差距?”
“這我不是很懂醫,所以.”
“您特地從巴黎來到維也納,特地叫回身在前線的卡維醫生,是不是已經承認奧地利外科能力已經超越了法國?”
“我只是聽從了朱斯蒂娜的建議,想來這兒嘗試一下,誰知道.”
“您是否完全肯定了卡維醫生的能力?”
“那當然。”
“在您看來,卡維醫生的實力應該已經超越絕大多數巴黎醫生了吧?”
“這”
周圍的人流越來越多,類似的問題也一個個如潮水般湧來,埃德姆只能邊回答邊用力往前擠。要不是身邊大使館的護衛得力,恐怕進劇場這段路有得折騰了。
最後還是出門迎接的院長控制住了局面:“埃德姆先生需要休息,你們那麼喜歡問問題不如等手術結束後去問卡維。”
“可我們想參訪埃德姆先生。”
“他是病人,你們無權打擾我的病人。如果真的想採訪,那就等他出院後去法國大使館採訪。”
他們顯然沒資格進大使館,要不然今天見到埃德姆也不至於如此激動。現在人已經進去了,想再問話已然不可能,接下去那麼多問題就只能靠編了。
不對,不能說編,那是基於有限回答內容進一步推測出的結果。
記者們就像遇到突發情況的螞蟻,在市立總醫院內慢慢散去。能花1000克朗為自己名下記者買票子的報社屈指可數,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沒資格進劇場,只能在四周溜達溜達,等時間差不多了站在門口等手術結束。
這無疑是一種節省開支的辦法,畢竟花錢進去看一場看不懂的手術,對新聞報道並沒有實質性幫助。
在維也納記者群體中,也就瓦雷拉能看出些門道。但或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早已不是原先的瓦雷拉,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他早就已經放棄了傳統西醫,也放棄了看懂手術。
卡維這臺手術的複雜程度別說是他了,就算全世界也沒幾個人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