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義大利戰場(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們沒能踏足奧地利實控的東北方威尼斯地區,反而將撒丁王國的北方大片土地拱手讓了出來,其中就包括了在第二次獨立戰爭中回到義大利手中的倫巴第大區。
10月7日馬克西米利安穩固了義大利北方的局勢,基本掃平了對方的軍隊。
他沒有像歷史中布來希特那樣龜縮休整整整一週,而是留下了一半兵力,由自己親自坐鎮倫巴第,繼續追擊潰散的敵軍。分兵出去的部隊則在自己的副手帶領下選擇北上,準備馳援情況撲朔迷離的奧地利本土。
奧軍部隊基本都被送去了前線,後方首都只有第12軍大部,所以回撤部隊的首要目標就是維也納。
但就和海戰一樣,即使捕捉到了這條可能左右整個普奧戰場的訊息,義大利也沒有及時把它送出去。
他們的指揮部沒有像普奧意之間的戰局那樣,發生什麼變化,在其他人眼裡,他們依然稀爛無比。延遲訊息發出百害無一利,這麼做除了讓人們晚兩天看到意軍的無能之外,也就只剩下意軍指揮部自尊心作祟後的最後一絲倔強了。
10月7日當天就該發出的訊息被拖延了兩天後才出現在電報站。那時的拉明吃了第一場敗仗,而馬克西米利安所部的南線回防部隊卻已經接近了奧意邊境。
等到電報輾轉多地進入老毛奇視線的時候,已經是10月12日了。
也正是這個時間點,普魯士第一集團軍正式向拉明發動全面攻擊。老毛奇縱觀全域性,發現這支北上回撤的部隊很有可能因為西線的失利在半路變道西進。
在戰力略微向普魯士方傾斜的戰場上,突然出現了一支幾萬人的部隊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他迅速對原定進攻方案進行了修改,給第一集團軍指揮官卡爾親王寫了那封親筆信。要麼快速拿下第六軍和基斯欽,要麼就回撤到加布倫茨觀望奧地利軍隊的動向。
卡爾親王指揮能力不算太強,但魄力非凡。
眼看著自己沒辦法啃下第六軍,直接放棄烤了三天的肥肉不吃,硬是在參謀長的勸說下,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但就算撤軍再快,也沒法彌補義大利人在傳送訊息上貽誤的時間。本該坐擁電報傳令速度優勢的普魯士,反倒因為義大利的詭異操作變得非常被動。
早在三天前的夜裡,拉明就得到了援軍的訊息【1】。
這只是傳來的訊息,並不是命令,支撐著他打玩這三天硬仗的是本人對局勢的判斷。
與普魯士指揮權的高度集中不同,奧地利的指揮權並非全掌握在布來希特大公的手裡。弗朗茨有著更改軍令的權力,同時南線的馬克西米利安也有一定的自主權。
而馬克西米利安也將權力進一步下放。
他給這支回撤部隊的命令不是“回到維也納,聽候指揮部的調遣”,而是類似於查漏補缺一般去應對戰場上的變化。
所以這支部隊在透過了奧意邊境線後,就派出了大量偵察兵。在得知西線戰事吃緊,北線仍然安全後,他們就馬不停蹄地在奧地利南境土地上留下了一條讓人匪夷所思的行進路線。
拉明的舉動回應了這支部隊,雖然第六軍損失慘重,4萬人的部隊接連失敗後只剩下了不足1萬人,但卻成功阻擋住了普魯士的攻勢。
這麼一折騰,第一集團軍在15日當晚就開始陸續撤軍,給了第六軍喘息的機會。
休整了一晚後,第六軍也開始著手撤軍。
而所謂的援軍因為路上兩天的雨水天氣,直到第二天下午才進了第六軍的臨時軍營。此時普魯士人徹底回退到了加布倫茨,而第六軍因為行軍速度不足,只往基斯欽行進了大約5公里。
“拉明副元帥,我來晚了。”
兩軍的指揮官在第六軍臨時搭建的帳篷裡見到了對方,兩人快速交換了各自掌握的情報:“你們現在損失如何?”
“來的時候你也看到了,現在零零總總,能拿槍戰鬥的只有一個師,其他都是傷兵......情況就是這個樣子。”
“太慘烈了,不過現在好了,我手裡的三個師能安全地把你們送回基斯欽。”
拉明灰頭土臉地坐在椅子上,身上披的軍大襖上不是血跡就是燒焦的破洞,還蹭著不少塵土,桌上的地圖也是破破爛爛的。他的左手裹著繃帶,掛在胸前,應該是受了傷,只靠右手從衣兜裡找了半截雪茄塞進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