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人人校園網是友商,而且這段時間也沒少幫泰麥唱片的忙,要不然葉松高低地找王慶討要點辛苦費。

當然這只是葉松的玩笑話,畢竟他也清楚,人人校園網與《校園之星》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如果沒有人人校園網對《校園之星》的早期助推,《校園之星》也根本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熱度。

當然不管是葉松還是王慶都清楚,此時的《校園之星》還只是空中樓閣,到底《校園之星》能不能站穩腳跟,還要看節目第一期播出後的風評怎麼樣。

如果到時候《校園之星》沒能達到觀眾心裡的預期,那不管是創辦這檔節目的泰麥唱片,還是推波助瀾的人人校園網,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反噬。

即便是現在節目沒有播出,網上就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說得輕一點,把《校園之星》以及《超女》視之為低俗節目,說得重一點,就要再上升一個高度了。

當然有人公開批評,自然也就有人站出來表示支援。

“打壓一種新生事物的常見手段就是在道德上矮化它,這是很常用的手法,不用太在意。”

“每一次時代轉換的時候,都會產生對過去文化和傳統的留戀,對‘落花流水’的哀惋;另一方面,則是對新的狀態沒有切實的把握。”

“當然從更功利的角度來說,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話語權和勢力範圍受到了挑戰,有些人就會做出某種比較極端的反應。”

某位著名法學博士,也在公眾場合表達了自己對於這些新興起選秀節目的看法。

可以說,隨著《校園之星》的越加火熱,網上針對《校園之星》這類節目的批評與讚揚也是愈演愈烈。

兩方持不同看法的觀眾,很快便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個陣營。

這對於被夾在中間的《校園之星》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如果處理不好輿情,《校園之星》這檔選秀節目可能還沒有播出,就要被攔腰斬斷,那泰麥唱片以及人人校園網在這檔節目的前期投入都會打水漂。

但如果《校園之星》能渡過這道難關,那麼《校園之星》的未來必然又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但不管《校園之星》這檔節目最終會走向哪個結局,此時的《校園之星》在還為播出前,就已經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

無防盜

光從這點來看,《校園之星》的前期宣傳成效,已經達到了徐然等人的預期。

至於《校園之星》之後究竟會不會按照徐然等人的預料發展,那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也就是在這樣的忐忑之中,徐然等人終於是等到了《校園之星》海選的日子。

也就是在這一天,《校園之星》這檔選秀節目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騰飛之路。

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