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伊吹山之行(第1/3頁)
章節報錯
伊吹山位於本州島中心近江國境內,自古以來便被稱之為靈峰,終年能在陡峭的山間看見修行者的身影。
……
跨越數個國境,在慕言緊趕慢趕下,用了將近數十天時間才算到達。
慕言的目標有兩個,一是隨緣殺鬼、二則是尋找神靈庇佑。
對於妖怪化,系統認定為不可逆程序,同時也給出了延緩的方法。
那便是繼續獲得神靈庇佑,以壓制怨念侵蝕身體。
而白蛇給予的神力庇佑在半年裡逐漸微弱,這反倒讓慕言對於尋找現世神靈更加迫切。
……
現世神靈的蹤跡光靠民間傳說,從而尋找,不太現實。
那麼自古以來,名頭響亮的各大靈峰自然成了慕言的首要目標,畢竟古話常說了,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山與神,洞天福地,往往是捆綁在一起的。
駿河國的富士山,雖同為靈峰,但直到慕言親身驗證後——
富士山雖為靈峰,但並無神靈出沒蹤跡,就連精怪也不曾見過,更不用說妖鬼了。
相比富士山諾大名聲,與無數信眾的日夜朝拜供奉下,沒有誕生山之靈,著實讓慕言大失所望。
而有著酒吞童子傳說的伊吹山,希望不要讓他失望。
……
天色昏暗,黎明來臨之際。
山麓入口處便已經有不少上山的身影,或是朝拜、或是觀賞日出。
近江國本就是前往京都的必經之路,境內坐擁第一大湖琵琶湖,又臨伊吹山附近。
其文化水平與經濟水平遠高出臨國。
在狹窄的登山路上行走的人影從乾淨亮色的衣著裝飾上便能看出根底。
與之相反,慕言這種蓬頭垢面,山中野人似的打扮的,反倒顯得另類。
途徑之人無不嫌棄的遠遠避開,又礙於慕言腰間的長刀而不敢言。
對此,慕言不以為意,無論哪個國家古代,除了家境富裕的人之外,其他人哪個身上沒點汗臭味,這可比腥臭的血好聞多了。
慕言現在可是貨真價實的無產階級啊。
之後,不管不顧的慕言趁著黎明來臨之際快速上山,惹得路人怨聲載道怒不敢言。
片刻,山腰處一處天然形成的平地上,一間莊嚴肅靜的寺廟坐落於此。
登上山腰的路人井然有序的排隊進入寺廟,四周雙手合十默默誦經的僧侶穿梭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