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白又在幾家比較大的網路小說平臺搜尋一番。

發現這個世界的小說分類中存在靈異恐怖類的小說,可是關於盜墓題材的小說竟然一部都沒有。

他又在瀏覽器搜尋一番,竟然連實體書版小說也沒有這類題材。

這讓李小白有些疑惑。

在他前世,盜墓小說這個新詞語是在天下霸唱創作《鬼吹燈》,後引爆網路後逐漸興起的。

自《鬼吹燈》後,盜墓題材小說自成一派,各種型別的盜墓題材小說也可以層出不窮。

後續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緊跟《鬼吹燈》,成為盜墓題材小說的雙壁之一。

盜墓題材小說裡面具備了一些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層出不窮的傳奇故事,再加上墓葬裡詭異實物的強烈刺激,這種超強的閱讀體驗感讓讀者欲罷不能。

並且這類題材的小說,還加入了不少推理、揭秘、鬥智鬥勇之類的偵探元素在內,並且還增加了地理學、地質學、考古學、風水學等一系列的專業知識。

前世的幾部爆火的盜墓題材小說,改變成的電視劇電影傳播範圍非常的廣泛。

不僅青年人喜歡,甚至很多中年人、老年人也都準點追劇觀看。

“寫小說的話,是走實體出版社的路線,還是網路小說的路線?”

這個世界對版權意識的保護非常看重,盜版幾乎沒有,就算偶有出現,也掀不起什麼浪花很快會被澆滅。

網路小說和實體出版雖然都沒有盜版的威脅,可是在版權方面有很大的區別。

在網路小說授權發售,版權將會變相的轉移到網文平臺手裡,後續的漫畫、電視、電影等一系列的IP改編權,也歸網文平臺做主,作者只有收益沒有做決定的權利。

而走出版社發表實體版不同,小說作品的版權仍舊歸作者持有,編輯部僅有代管理權,比如代表作者去談電視、電影等IP改編,前提是,獲得作者的許可。

這一點是實體與網路最大的區別,一個可以決定IP改編權,一個只有乖乖張嘴等待平臺喂肉。

相應的,實體版小說的推廣比不上網路小說,這是必然的。

還有一點就是,實體版路線不是所有的小說都可以走,有的型別並不適合走實體版,只適合走網路小說路線。

比如前世土豆的《鬥破蒼穹》,還有後來老鷹的《全球高武》這種標誌性的爽文,走實體版路線成績絕對會呈下坡式下滑。

認真思考了一陣,李小白在手機上查詢起出版編輯部來。

這個世界的文娛產業發展的非常完善,出版編輯部數量不少,可是真正排的上名號的,也只有龍頭幾家而已。

大魚吃肉,小魚吃蝦。

李小白沒打算從小做起,一步一步往上爬然後驚豔所有人這種老掉牙的路數,他想都沒想。

既然決定走出版社,那麼選擇的出版社就要是龍頭之一,這也有利於後期的IP改編開發。

對於錢,李小白還沒有達到可以水波不驚的說出“我對錢沒有興趣”的階段。

我是一個世俗的人,數錢、花錢,面朝紅塵,享受塵世。

******

PS.先發後改,請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