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們瞬間躁動起來,話筒和攝像高高向前舉起,他們雙目泛著綠光,那些音樂大廳的安保人員想攔都攔不住。

記者們都明白,在所有媒體記者都沒有拍攝到裡面的情況下,那誰能摔下拿下第一手的資料,就可以領先所有人。

音樂大廳內發生了什麼,李小白到底演奏的什麼樂器,樂器演奏的水平如何,這些全網都在等待的問題的答桉。而想要知曉這些問題的答桉,問觀眾是最直接也是最快捷的方式。

記者開啟集體性的躁動模式,粉絲那邊要好很多,他們不需要抓捕第一手的資訊,只需要等待李小白出來就可以。

“什麼情況?”

跟著導師走出來的陳妙然和賀琦走出音樂大廳的藍色玻璃旋轉大門,就突然看到音樂大廳門外面烏泱泱的全是人。

在人群的最前面是一片瘋狂,舉著舉著話筒和攝像機、照相機的記者打扮的人。

越過這群目光看到他們就彷佛看到獵物的記者,後面可以看到許多形狀各異的應援燈牌,燈牌上都寫著‘小白’等字樣,那些應該是粉絲。

這麼多記者和粉絲!

陳妙然和賀琦被眼前的陣勢給嚇了一跳,下意識的就倒吸一口涼氣。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情況?”在陳妙然的背後,一個高個子女生懵然的說道,出門就看到一大群人盯著自己,還有大片的記者對著自己勐拍。

“應該是李小白來這裡參加樂器大賞的訊息被外界知道了,這些記者和粉絲都是奔著他來的。”陳妙然用她那小而圓潤的下巴,指了指在記者團後面參差林立的應援燈牌,說道:“如果我猜的沒錯的話,那就是沒錯了。”

眾人直接無視了陳妙然後半句的廢話文學,賀琦半掩嘴唇:“這也太誇張了吧!”

她們剛從音樂大廳走出來,此刻正站在音樂大廳的正門出口位置,記者和粉絲被安保人員和趕來支援的警察攔在臺階下五六米開外的地方。

由於有著幾個臺階帶來的高度優勢,陳妙然和賀琦等人可以清晰的看到,音樂大廳外的廣場上站滿了人,甚至可以看到人群已經蔓延到了廣場外的路邊,那裡有警察在維持秩序。

太誇張了吧!

她們經常在新聞或者熱搜上看到粉絲應援偶像的場面,雖然上面描繪的場面非常的大和壯觀,可沒有親眼所見和親身體驗始終無法感受。

而今天,她們見到了。

很大,很壯觀,也很可怕。

這時。

步步緊逼的記者們已經把隔離線向前推進了近兩米多的距離,他們站在臺階下面,話筒和拍攝的裝置舉過頭頂對著上面的有些驚慌和茫然的學生和教授們,也不管合不合適同不同意,‘卡卡卡’就是一頓勐拍。

“請問裡面發什麼了什麼?”

“李小白演奏了什麼樂器,你們覺得他演奏的如何?”

“李小白在哪裡?他什麼時候出來?”

無數的問題如同山洪暴發從高坡跌落的巨石,狂暴而又不講道理的砸在了學生和教授的身上。

那些安保人員攔都攔不住,勸阻的話,記者根本不聽。

他們將音樂大廳出去的路都給堵死了,學生和教授們想走都走不了。

儘管學生和教授們對這樣的陣仗不感冒,特別是其中有幾位教授還想著出去後暗中聯絡李小白,出來吃頓便飯呢!

心中煩躁歸煩躁,他們畢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教授,不會破口大罵與記者對線。

滬城大學音樂學院的教授扶了下下滑的黑色眼鏡框,沉思片刻後,對著臺階下面的長槍短炮說道:“樂器大賞能被這麼多的人關注,我很高興,這是音樂的進步,也是咱們人民欣賞水平的進步……”

記者們就這麼舉著話筒和拍攝的攝像機聽教授講了七八分鐘,近十分鐘的無搞演講,教授講起來都不帶停的,全程非常的絲滑。

記者們都聽懵了,什麼啊這是?我們問的和你答的有一毛錢的關係嗎?你知不知道我們舉著話筒和攝像機很累的,還舉了將近十分鐘,十分鐘啊!

“那個……”有記者實在聽不下去了,打斷道:“請問,李小白什麼時候出來?”

我是來採訪採訪李小白的,誰要聽‘國民欣賞水平提高’的話題啊!這種報道出去有人看就有鬼了好吧!!

教室搖搖頭:“不知道。”

他也不知道李小白什麼時候出來,他被李小白創作的那首鋼琴曲所吸引,特別是在樂器大賞結束後李小白還拿出了《致沉冷薇》的樂譜,他那裡還會關心李小白在哪裡啊!心裡恨不得趕快飛回滬城,回去研究研究這首譜子呢!

“請問你們對李小白演奏的樂器有什麼評價?”

見第一個提出問題的記者所提問的問題沒有得到答桉,另一個記者緊接著見縫插針的補上位置,問出了另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