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王國東部地區,沿著數千公里一字排列,從南到北,依次是女巫道,東海道,擴張的赤烏道,新建立的海州道,遼東道。

還有新加入的藍海道。漫長的海岸線,哪怕是近海地區,也是一片廣闊的海域。

對於清河王國來說,如此一條漫長的海岸線,不僅僅是需要大量的海軍艦隊巡邏,增添部隊。同時還為清河王國帶來了便捷迅速的海洋運輸。

這兩年,因為運輸船的建造工藝不斷提升,清河王國三個造船廠也大量建造各種規格的運輸船隻。

因為海運的興起,一些退役的海軍士兵,以及沿海地區的商會看上了海洋運輸,購買船隻,進新房海上運輸,染髮清河王國的海洋貿易也發展起來。

不過邊境海岸線的擴張,還有大片的海域,以及新併入的藍海道,都讓清河王國迫切需要改變現有的海軍模式,探尋更好的海軍發展方式。

而且邊境線上,在藍海道南方,是逐漸沒落的海賊勢力,以及被遠洋海洋勢力碾壓的魚人族。

兩個勢力和剛剛併入的海軍本部,如今的藍海道勢力幾乎是相當,不過這兩個勢力四面也都是敵人,水下也有眾多的領主和水族勢力,這兩個勢力也不太好過。

而且,海賊勢力,內部基本上沒多少平民,都是兇殘的海賊,以及海賊所庇護的家屬。

整個勢力都是海賊,不過因為清河王國暫且沒有在遠洋發展,在近海處,有著清河王國的艦隊保護。

這些海賊無法劫掠清河王國的商船,海賊勢力一般是前往其他海域去發展,劫掠。

再加上海軍勢力敵對,暫且不需要清河王國行動,反倒是魚人族,因為本身只有一片小群島作為路上領地,其他的領地都在水下。

因為清河王國的商船不斷的往來,這些魚人族也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開始襲擾航路上的商船。

清河王國沿海的村鎮,還有港口也不時的發現魚人族,但因為魚人族一般活動都在水下,不易被察覺,因此清河王國的海軍很難抓住這些魚人。

現在所能做的,就是在商船上配屬護衛,當魚人族出沒時被動反擊。但這樣的發展,極大的牽扯了清河王國海軍的精力。

為此,由領主府牽頭,下屬海洋船舶各研究所,以及各大學一起聯合研究該如何對付水下的魚人,研發針對魚人的專門武器。

因為魚人族本身和人類勢力相差巨大,不像是貓人族,精靈族,矮人族那樣可以融合。

此時清河王國和魚人族雙方可以說是水火不容,互相敵視都想要消滅對方,但因為清河王國地域遼闊,再加上清河王國在海岸線部署了數十萬作戰部隊,魚人族種種行動全部損失較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魚人族暫且和清河王國休戰,盤踞在自己的勢力內休養生息,這一段時間內清河王國航線上很少看得到魚人蹤影。

而穿過海角縣,在那一片新的海域上,清河王國先後建立了五座海港城市,便於海上貿易。

因為一次性擴張了這麼多海域,清河王國現存的近海巡邏炮艇數量不足,上千公里的海岸線只配屬了兩百艘炮艇,算得上勉強保證安全。

但根據海軍艦隊偵查,在這一片海域上,也有著大量的島嶼,其中位於中部,距離海岸線三百多公里的位置,有著一座面積有著數十萬平方公里大型島嶼。

在那一座島嶼上,赤烏王庭殘部在那裡生活,在近海百公里的範圍內,還有著大大小小的島嶼。

因為清河王國現在沒有精力去進攻那一座島嶼,如今清河王國的主要精力放在開拓新佔領的土地,因此,只在那一座大島的百公里外,靠近海岸線一百多公里一片總面積在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小群島上建立海上基地,用於監視赤烏道殘部。

其他的近海島嶼,能夠拿下的也都被拿下來,根據島嶼位置,建立崗哨,作為清河王國的海上長城。

一些能夠居住的島嶼,暫未儲存,等到後續清河王國內部發展起來之後,在對於這些島嶼進新房開發。

而在新建的遼東道北方,那是紅龍捲族的領地,以山地軍團所在的山地為中心,山脈地區靠北的陸地,呈現一個八十多度的角度向東延伸,暫且不知道邊界地區。

因為清河王國海軍艦船缺乏,保護東部邊境線就已經很吃力了,因此並沒有向東北海域探索,只是把山脈向東兩百多公里的地區搜查一下。

發現這些地區都是紅龍捲族的領地,因此海軍在這一片海岸線不遠處找到幾個小島建立觀察哨,監視紅龍捲族是否行動。

對於海軍的情況,因為海岸線擴張,海軍基地的建立,艦船缺乏,專業性作戰人員缺乏的情況日益明顯,為此,海軍現在的一位上將不斷的向狄風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