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戰爭和治理(第2/2頁)
章節報錯
為了保證佔領地區的安全,這些部隊還對斐砂王國的一些平民百姓進行了招募,組織訓練成為二線治安部隊,搭配著自己的二線部隊使用。
索性的是,斐砂王國對於底層百姓算不上好,百姓生活堅信,沒有產生什麼國家意識,在斐砂王國的皇室宣佈投降後,也就願意加入清河帝國了。
因此新招募了五十萬底層百姓,只要發給糧食和安家費,也順利完成,保證了一線作戰部隊能夠騰出手來,防備四周。
畢竟這可是一個大帝國的勢力,如果單獨對付,南方諸多王國根本不會是對手。而清河帝國的出現,讓這些王國開始有意無間的接觸,形成一個聯盟來對付南下的清河帝國。
但不過佔據了衣服斐砂王國,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一億人口,就足夠佔領部隊開發一段時間了。
而且清河帝國主要的作戰目標還是山州的征戰,對於南方的王國勢力暫時不是那麼感興趣。
而佔據斐砂王國,現在分成兩個道治理的好處就是炎州部隊在除去東,北,西三個方向,在南方有了一片地區,也可以從這裡進攻山州,對於山州形成徹底的包圍圈。
“如此一來,我覺得趁現在我們還有斐砂王國的傳說級和半神級戰力,還有神界來的武道神坐鎮,趁此機會一路沿著斐砂王國向東進攻。”
炎州,對山州總指揮部,聯絡了帝國總參謀部,上傳了關於對於接下來戰役的討論。
“我們可以放緩對於山州的開發,雞西抽調兩百萬作戰部隊,從斐砂王國向東,以及從精靈帝國那邊向西,東西對進,攻佔緊貼山州南部的那些王國。
以這些王國為後勤部,增加南部指揮部,從南向北對山州進攻。如此一來,我們就是四面包圍山州,那麼對山州的征戰會更加迅速,我估計至少是能夠節省五到八年的預期時間。”
“總指揮,你的建議已經被皇帝陛下得知現在保持不變,具體回覆會在總參謀部討論後回答。”
當這一份作戰報告送到了後方總參謀部的桌子上,一眾參謀人員迅速分析,並且由軍事內閣的一眾大臣們討論。
經過多次討論後,關於這一份作戰計劃得到批准,允許執行。
從現今山州戰區抽調三百萬作戰部隊,其中一百萬支援斐砂王國,從西向東一路攻佔沿途王國。
而另一路,穿過精靈帝國西邊的通道,南下攻佔那裡的一個名為大風的王國,然後以那個王國為基礎,從東向西進攻,一路攻佔沿途王國。
因為這一次戰爭是由山州戰區指揮部負責,因此總兵力就那麼多,只允許在沿途王國招募五百萬二線部隊協助維持治安。
因此,共計四百萬作戰部隊面對山州沿線數萬公里的數十個大小王國,兵力捉襟見肘。
“不過戰爭許可權拿下來就可以了。”
總指揮看著這些王國在山州還沒有完全攻下來之前,都隸屬於山州戰區,受到山州戰區統一指揮。
這樣一來,這些王國的人口,資源,可是要比貧瘠,人口缺乏的山州好很多。
最起碼,總指揮估計著自己招募一批人口遷入山州佔領地區不是問題。到時候,也算得上增加了山州遼闊土地上的人口數量,能夠保證沿線一定的後勤問題。
在比如說,山多的地方,礦也多,透過這一次征戰,可以抓捕到大量的戰俘,把這些戰俘遷移到各大礦場消耗掉,也能出產大量的資源。
“報告,這個大風王國願意臣服於我們帝國。”
戰爭開始,當兩百萬各兵種的作戰部隊抵達時,就迎來了一個好訊息。因為和清河帝國為鄰,這個大風王國看到了清河帝國的戰力,並且還觀察到了山州戰役的情況。
在沒有和清河帝國發生戰爭時期,這個王國還是和清河帝國進行一定的貿易。清楚清河帝國的戰鬥力的大風王國,當看到在自己的邊境線上,一支支部隊在集結。
都不需要多想,就可以明白清河帝國是要做什麼,根本沒有反抗力量的大風王國上下再三思索之後,在清河帝國準備好時,提前遞上了投降書。
整個大風王國,國土面積一百萬,人口六千萬,作戰部隊三百萬,修煉體系時簡單的武道體系。
整個王國投降,不費一兵一卒,為此,狄清河還是親自接見了這一位大風王國的國王,允許他兩代內子嗣不得參軍和從政,比一般的國王少了一代。
清河帝國的兩百萬作戰部隊進駐大風王國,大風王國改為大風道,三百萬作戰部隊不動,劃入山州二線治安部隊,其中優異者,補充到各野戰軍的戰損缺口之中。
同時,一條公路和一條鐵路從精靈帝國西側通道山區穿過,進入大風道,並且一路向西延伸。
而因為大風王國的全部投降,除去一些罪大惡極的貴族需要處理,其他的貴族雖然撤銷了爵位,但自身的財產都得到了儲存。全家也十分的安全,生活沒有發生變化。
那些大風王國的官員,自動轉為大風道各級官員。不過原本的大風王國的政治體系需要按照清河帝國的政務廳體系改造。
多出一些空缺,就由清河帝國的官員擔任,同時所有大風道各級官員自動降級為副手,所有鎮,縣,郡,道的正職由清河帝國人員擔任。
在進行政務一段時間後,由這些正職人員觀察,看看那些人值得培養,然後送到清河帝國政務大學學習改造。
至於有問題的,則是由清河帝國單獨建立的檢查體系處理掉。
如此一來,清河帝國向大風王國派遣了五萬各級官員,完成了對於大風道的掌控。
並且因為大風王國的迅速投降,野戰軍偷襲大風王國西部臨近王國,迅速開啟了一個缺口,迅速攻入這個王國的腹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