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收服王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清河帝國西部,一片小國,原本夾在三大帝國之間,因為三大帝國都不願意主動出擊,造成三大帝國之間的戰爭,因此這一片小國還相安無事。
但是隨著清河王國突然吞併了明帝國,對於光明教廷帝國和火焰帝國來說,就是大危機。
根據瞭解到的關於清河帝國的情報來看,這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僅僅是那遼闊的帝國疆域,就讓兩個帝國打起萬分精神。
於是,為了保證在後續佔據著巨大的優勢,火焰帝國和光明教廷帝國開始吞併四周的小國,增加自身的實力。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河帝國也不得不出動,在這一段時間拿下一些王國,以免讓這些王國全部被光明教廷帝國和火焰帝國吞併,增強敵人的實力。
但是,因為清河帝國內部的治國模式,需要大量的官員,之前數十年積累下來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新佔據的明帝國國土之中了。
抽不出人手去徹底吞併消化這些王國,不過對於這個情況,狄風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這戲王國,大一點的都是有著一位暗金級,小一點的都是有著兩三個黃金級巔峰水平的戰力。
這樣的戰力固然是不弱,但面對如今的清河帝國,就不值得一提了。
而狄風想到的辦法,就是以自己的機動能力,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威懾過去,直接以自己一位傳說級,四位暗金級的戰力,收服這些王國。
之後,在這些王國重要地區駐紮部隊,這樣保證威懾力,並且在那些小國和未來火焰帝國,光明教廷帝國邊境線上駐紮精銳軍團,再加上這些王國本身的部隊,就能擋得住兩個帝國的軍團。
而這兩個帝國也不想和清河帝國輕易開啟戰端,因此就可以保證清河帝國有著一段時間的發展。
等到對於明帝國領土消化的差不多了,在抽出人手把這些王國吞併了。
當然,除去大軍鎮壓威懾,還需要配合文化,經濟混合滲透。
在威懾了一群王國之後,清河帝國聯合這些王國組成聯合勢力,雙方文化,經濟互通。
清河帝國可以在這些帝國內部修建鐵路,公路,開礦,把清河帝國的大量科技產品買入這些王國。
而且,因為狄風有著王昭君,大小喬三位夫人,對於文化制度也已經完善了。
每一年,清河帝國內部都會有大量的電視劇,電影,音樂,,等等文化產品誕生。
透過文化手段,在十到二十年內把這些王國收服,就如同之前和清河帝國接觸的梁王國一般,這樣等到後續清河帝國抽出手來,那麼這些王國自然就會併入清河帝國。
而對於這些王國的王室和內部貴族,則是根據自身表現,只要不是欺男霸女,作惡多端之人,都可以經過考核吸入清河帝國內部。
至於王室,不過是一群王國王室,本身實力湊合,只需要讓這些家族分家,不形成大家族就可以了,這樣的方法在清河帝國內部就是這麼施行的,只需要一代代相傳,那些大家族因為不斷的分家,各自家庭財務獨立,宗族不具備特權,如此一來,這些家族各家庭除去祭祖之類的事件,就沒有太多的聯絡,被徹底分化。
實際上,對於狄風自己的皇室,狄氏一族,狄風也是這麼處理的。為了防止狄氏一族尾大不掉的情況。
狄風不對於帝國內部分封貴族,只給予一些特殊資源,比如說修煉資源,教育資源之類的。
和狄風相關的,實際上就只有狄風的一群子女和孫子孫女,至於第四代,就可以分家,收到的狄氏一族的支援也不多。
等到第五代,基本上就是自己打拼,成為了清河帝國的正常家庭。因為狄風現在傳說級,有著數十萬年的壽命,短時間根本不存在傳位的打算,因此大量的狄氏一族都逐漸分化為了普通家庭,包括狄風的直系後代。
畢竟狄風也快要百歲了,按照清河帝國鼓勵生育的制度,後代傳到第四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而狄風這邊,召集軍事內閣把自己的想法和大致計劃說出來之後,軍事內閣一眾大臣們對於這個辦法表示同意,即不想吞併這些王國,又需要這些王國和清河帝國一條心,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所有人都沒有什麼意見。
再有了大致的方向之後,軍事內閣大臣們還根據浮空平臺偵查到的地圖,一點點都分析規劃,選擇了合適吞併的王國。
這一片王國,加在一起,有著一個帝國的底蘊,清河帝國自然是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吃下,要不然,那光明教廷帝國和火焰帝國必定會直接和明帝國開戰。
因此,如果選擇佔據的王國,保證自身的利益不受限制,然後還要讓兩個帝國看起來底蘊不錯,就成為了軍事內閣一眾大臣們的事情。
最終,根據地理環境,王國情況,最終二十幾個王國,清河王國吃下十二個。其中有著好幾個都是土地貧瘠,地廣人稀的王國。
土地貧瘠不是問題,清河帝國肥沃土地多的去了,這些貧瘠土地因為地廣人稀,不宜開發,作為秘密軍事基地,各種訓練場,非常的合適。
同時,這十二個王國佔據著地理優勢,只需要在一些關鍵地區駐紮精銳軍團,那麼就可以保證威懾兩個帝國,保證自身佔據優勢。
當一切確定,狄風也立刻把命令下達,狄風親以自己的空間力量,帶著影,狄軍,管亥,陳到四個人,迅速前進。
同時,根據清河帝國總參謀部的命令,因為是在這些王國地區駐紮,而且在前期,物資補給之類的都比較困難。
因此,一次性出動十個野戰軍團,同時每一個野戰軍團搭配兩個野戰軍,組成一個個勢力,把劃入清河帝國內部的十二個王國的邊境守住。
同時,在調動二十個野戰軍,分散在十二個王國各處重要地區,保證威懾這些王國的同時,還是要保證沿途的補給路線。
畢竟在相隔數千公里外的地區駐紮上百萬大軍,沒有足夠的物資補給,還真的是一個大問題。
不過如果真的收服這十二個王國的話,對於清河帝國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明帝國邊境線上不需要在駐紮太多的部隊了。
畢竟那些王國都是自己人,邊境線就不要重兵駐紮,這些省去的部隊,正好調動到那些王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