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師一萬兩千人,一個直屬團一千人左右。而且所配置的都是輕型武器,只有師部和軍部直屬炮兵才有重灌武器。

至於清河帝國的主力軍團,因為本身是作為攻堅主力的存在,因此在大規模戰爭結束之後,這些軍團也結束了自己的作戰任務,分配到了各軍區駐紮。

那些圍獵任務就由那些編號軍負責。而且,因為部隊擴大,這些部隊不在以守備,邊防字號稱呼,統一稱呼為野戰部隊。

而且,新組建了軍一級,還有一個好處,清河帝國這一次戰役之中,無數計程車兵取得了巨大的戰功,需要升遷,但是清河帝國本身編制就那麼多,分配不了那麼多功勳。

而現在,擴編之後,多出來一大批軍隊,那些軍部的軍長和軍級宣講員,軍部總參謀長都可以確定為準將甚至是少將職務。

這就讓清河帝國可以升遷一大批士兵為軍官,並且提拔一批將軍,特別是准將一級,這一次戰役就升遷了兩百個。

而後,根據升遷,對於全國所有的部隊進行一定程度的整編,比如說駐紮在南部邊境,西部防備明帝國的部隊可以拉到北方戰場實戰,並且獲得一些功勳。

同時,把一些參與了北方戰場的不對調動到南部,西部防線駐守,並且訓練部隊。那些野戰軍團也進行一定程度的調動,然後進行實戰。

雖然大規模戰役沒有了,但圍剿十萬規模的部落,數十萬規模的大部落同樣是重要的戰場,可以作為實戰檢驗。

如此一來,僅僅是上千萬規模的軍團調動,再加上整編,就花費了狄風兩年多的時間。

為此,狄風一直主抓軍隊,和自己的兩位夫人一起,重新梳理了一遍清河帝國全軍。

最後甚至是把空軍和海軍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擴編。當然,因為忙碌,狄風把大部分政務讓內閣處理,這兩年從發緊張的軍事壓力之中回過神來。

首先,原本軍事支出和新生兒相關的支出從原本的百分之九十多降低到了百分之六十多,其中大頭手各種戰艦,軍事基地,新式戰鬥機,各種導彈的建造。

不過這也算是有著一些盈餘,讓總政務廳總算是有一點錢來做其他的事情,但還是緊張兮兮的。

至於為什麼軍事支出降低了,則是因為大規模戰役沒有了,現在北方那些軍都是在打擊怪物部落,武器裝備損耗減少了許多。

另一方面,則是清河帝國北方開發的大量工廠轉為民用方面,還有農牧場開始投產,以及大規模基礎建設的支出帶來的民眾增收。

而且因為不再是戰備狀態,清河帝國內部文化產業再次繁榮起來,那些被徵召的工廠也開始重新轉為民用。

正是多重收穫,讓清河帝國軍費支出連年降低在總支出佔比。

隨著一年年過去,清河帝國也是能夠逐漸的緩過氣來。

比如說,清河帝國每一年都會有兩千萬左右的青年步入社會,為原本勞動力枯竭的社會注入新的活力。

而且,隨著戰爭結束,各軍團也開始分批次放假,這個假期至少都是三個月起步,如此一來,清河帝國也迎來了一波新的新生兒潮。

雖然徵召了數百萬青年,但是清河帝國每一年的新生兒數量一直沒有降低,每一年都在穩步提升。只不過戰爭那幾年,新生兒數量增長幅度小一些。

但是戰爭一過,那些士兵拿著豐厚的工資回家休假,手握大量財富計程車兵們首先就是各種買買買,之後就是相親,生子,為各地市場帶來了繁榮,同時作為新生兒潮的主力。

畢竟以清河帝國的新生兒,孕婦社會照顧程度,根本不需要擔心新生兒生不起,養不起的問題。

免費的教育,免費的託兒所,孩子假期免費的培訓班,少年宮。新生兒醫療補貼,孕婦補貼,孩童補助等等,十個孩子的英雄母親的額外獎金。

足以讓任何的家庭的孩子從小到大都能衣食無憂,而且還不需要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

現在清河帝國一次性增加了五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可以說對於人口的缺乏達到了極限,多少人口都不夠用。

按照總政務廳民生部門的估計,如今清河帝國現在的國土體量,能夠養育四十億到五十億的人口。

並且,就算是人口過多,想歪擴張,同樣是能夠減緩人口增多的問題,因此,清河帝國完全不擔心新生兒過的問題。

甚至是還擔心人口不足,無法開發清河帝國如今的國土問題。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問題。而且清河帝國佔據的這些國土,其中平原可耕地佔據了三分之一的面積。

之後山地丘陵佔據了三分之一,之後的三分之一還有一多半的草原,沙漠,隔壁的地形非常少。

平原都被開發為農牧場,草原是牧場,山地開發為藥材基地,果園,山林牧業和山地林業,可以說清河帝國每一年出產物資無數。

而且,根據清河帝國地理部門研究,那些沙漠隔壁地形,絕大部分都可以在開早水渠,飲水灌既,改變為草原或者農田。

如此一來,五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可以耕種,再加上遼闊海洋出產的海產品,這樣的物產豐富程度怎麼不能養得起五十億人口,哪怕是這些人口都進行了武道修煉,所需要的食物比較多,也沒有什麼問題。

而隨著這兩年過去,清河帝國的總人口突破了五億,向著六億飛奔而去。因為總人口數量增加了,兵民比例下降,也是清河帝國軍事壓力沒有那麼大的原因。

而且,隨著海軍的大規模造艦工程降低,陸軍裝備補足,導彈數量儲備足夠,空軍戰機建造數量下降,清河帝國的軍事支出還會進一步下降。

只不過,因為北方至今每一天都在打仗,有著武器裝備的損耗,這個支出再加上過千萬的軍隊工資和日常消耗支出,這是無法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