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導彈來襲,亞特蘭帝國艦隊使用同樣的辦法,剩餘的飛魚群向著導彈雨撞去。

陸續爆炸傳來,不過因為這一次導彈數量太多,而且導彈速度還要超過飛魚,這一次的攔截出現了漏洞。

五分之一的導彈沒入水中,在水中繼續加速,向著各自鎖定的戰艦打擊。

但就在此時,一條條電鰻戰艦遊動,一道道雷柱向著四周擴散,這些飛來的導彈被擊中,高強度的電流擊穿了這些導彈。

因為內部毀壞,戰鬥部立刻爆炸,巨大的寒冰,還有覆蓋大片海域的雷電,形成了真空爆炸區域在這水下形成。

亞特蘭帝國增強型的雷電電鰻戰艦,靠著高爆發雷電,擋住了第二輪導彈的漏網之魚。

在前方,魚雷飛出,一搜搜鰩魚戰艦遊動,在這些百米大小的鰩魚戰艦背上,是一門門六管元素機炮。

透過生物雷達鎖定這一批魚雷,鰩魚戰艦背上的機炮轉動,一瞬間,數百發水元素彈打出,數十艘鰩魚戰艦同時行動,依靠著數量當下了高速的魚雷。

不過此時,天空中更多的導彈落下,那些電鰻不能覆蓋整個艦隊,天空中的戰機搜尋那些沒有電鰻戰艦的區域投放導彈和水雷。

很快,又有著導彈突防,進入亞特蘭帝國艦隊之中,這一次,一艘艘小型白鯨戰艦當在前方,擋住了這些爆炸。

不過因為提醒小,自身能量儲備不多,抗住一輪導彈打擊,自身能量就消耗的差不多了,不得不向後方補充能量。

但那密集的水雷,就是以萬為單位,這種便宜造價的水雷,一枚水雷造價不過一枚導彈的百分之一。

清河帝國儲備了數百萬枚,而且每一天還在大量的生產。如此數量的水雷是作為未來戰敗,被亞特蘭帝國進攻到沿海地區封鎖沿海地區而準備的。

不過現在作為攔截敵人艦隊的建議武器非常合適。

大量的魚雷沉入水中,很快就在水下形成了一片雷區,對於生物戰艦來說,這些魚雷實際上並不算什麼,只要是繞過去就可以了。

反正是大海廣闊,就算過不去還可以繞開。但是第一批水雷,就是沿著大艦隊四周邊緣投放,由於數量眾多,如果不清除,艦隊就無法進攻。

於是,本身告訴前進,想要和清河帝國艦隊拉近距離,好讓自己這邊佔據優勢的技術失敗了。

在亞特蘭帝國艦隊之中,一艘艘前方頂著護盾,如同一把雨傘模樣的硬骨魚戰艦向前衝,沿途遇到了的水雷爆炸,但都被護盾擋下。

水雷之中的元素爆炸和衝擊,被護盾擋下,本身看起來是沒有什麼問題,那些護盾上知識泛起一層漣漪,並無其他的變化。

但實際上每一次爆炸,都會消耗護盾能量,一艘生物戰艦本身儲備的能量有限,如果能量耗盡,那麼戰艦也就失去了作用。

但這種便宜水雷,第一批運輸機飛回後,很快第二支艦隊抵達,又是數百枚導彈,以及數萬的水雷被投放。

原本被清除掉的區域再次被水雷填滿,並且艦隊之中,在導彈飛來的空隙,剛剛擋在導彈打擊的電鰻戰艦還未形成下一輪打擊,那無數的水雷就落下。

一些戰艦自帶的武器能夠打爆水雷,但耐不住水雷太多,而且密集的戰艦對於水雷爆炸也無法形成有效的躲避。

那些爆炸的衝擊轟在了這些戰艦身上,對這些生物戰艦形成了一定的衝擊。

但密集陣型也不能散開,依靠這密集陣型,亞特蘭帝國艦隊才能依靠著各種防禦戰艦擋住清河帝國的魚雷和導彈。

如果分開來,那麼就無法形成防護,單獨作戰,亞特蘭帝國的戰艦甚至看不到敵人的位置就會被清河帝國的導彈定點打掉。

而密集陣型的剪碎在這個方面遭受到了威脅,大量的水雷爆炸,連續不斷的衝擊,對於生物戰艦來說,必定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而且,隨著上萬,上萬的水雷落下,還有不斷落下的魚雷和導彈吸引著亞特蘭帝國的主要火力,在這大艦隊內,終於還是有著艦隊扛不住了魚雷的打擊。

轟,轟,轟。

一艘水下鯨鯊運兵船躲避不及,被兩枚水雷靠近,劇烈的爆炸瞬間撕開了戰艦外層,在運兵船內部搭載的大量士兵被噹噹場炸死。

第一艘,第二艘,第三艘,很快隨著魚雷不斷的投下,那些防護戰艦的能量不斷的消耗,很快,大艦隊也不得不升起來了軍團級護盾,擋住了這樣的轟炸。

並且趁此機會清理掉內部的大量水雷。

“敵人使用護盾,準備湮滅彈,戰機導彈保留,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