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十年規劃還有幾年,如果這一段時間過去,帝國四周還是和平的話,我覺得在和平發展五年或者十年完全不是問題。”

“但是,我們四周的各勢力真的會和平相處這麼長時間嗎。”李秀寧隨意的詢問道。

“那就不知道了,不過按照前兩年的人口統計,十年,我們就有了兩個億左右的成年人口,再加更多的新生兒,到時候軍隊動員也能立刻組建出上千萬的軍隊來。

到時候我們四周就不需要在擔心有什麼對手了。”狄風回答道。

“而且,科學技術的發展,那個時候,我們的飛機,坦克,戰艦等都會在更新一代,而且帝國內的強者也會在提升許多,到時候,怎麼說帝國會比現在強盛數倍。”

“對了,除去東海軍區發生的事情,就是北部遼東軍區,這些年遼東軍區在瑟莊妮上將的指揮下,不斷髮起小規模戰役,現在除去遼東道的山脈地區沒有向外擴張,之外,遼中和遼西地區已經向北延伸了兩百公里。

這兩百公里的地區,其中一百公里已經變成了內部,一百公里是防線,並且繼續向外延伸五十公里作為緩衝區。

可以說瑟莊妮上將為帝國開拓出來一個新道的面積。這些成果我已經讓人去稽核了,都是實打實的戰果,沒有任何的虛報。”

“這是好事情。”狄風有些驚訝,有些打趣的說道。“看來瑟莊妮閒不住啊,如此戰功積累,或許等到帝國休整結束,我就要繼續為瑟莊妮繼續提升軍銜了。”

“另外,關於帝國在西邊的領居,明帝國最近內部出現問題了。”

“這個我也知道。”狄風回答道。“你們軍隊還是透過外部偵查,但帝國情報部門已經滲透進入到了明帝國內部,具體情報更多。”

“夫君,這個情報能夠具體說下嗎。”李秀寧詢問道。“我們軍隊需要做些什麼嗎。”

“情報來源肯定是不能說,但情報的內容卻沒有問題。”

狄風向李秀寧講述著關於明帝國最近發生的內亂。

“根據情報來說,是明帝國社會結構出現了問題。

明帝國大致的制度結構,我們帝國也有著研究,根據明帝國進入這個世界後的歷史來看,明帝國當年一進入迷霧世界就是一個古代國度。

當時帝國皇帝有了奇物的力量,迅速收回了文武的權力,然後明帝國重組軍隊,清理文官,再加上外部威脅,帝國上下一心,逐漸擴張。

但隨著戰爭,帝國擴張,明帝國的社會結構沒有改變,最底層是貧民和地主並存。

雖然一開始擴張,土地增加,那些百姓有了新的土地,社會矛盾暫時緩解。但因為地主沒有消除。

而且地方上仍舊是大肆吞併土地,明帝國內部沒有形成我國北方的大農場。仍舊是每一家每一戶的自耕農模式。

後續又因為技術發展,生產力提升,矛盾繼續被延後,但那些工廠主本身還是社會貴族。

而且,那些工廠主和地主聯合,或者說一些工廠主就是地主,這些工廠主和地主作為明帝國最基礎的統治,佔據了明帝國廣大的鄉村。

而且他們還沒有八小時勞動,加班加工資的制度,可以說那些工人和農民非常困苦。

甚至不少地區還存在著山賊勢力,這在帝國是難以想象的。”

“嗯。”

靠在狄風的懷裡,李秀寧聽著狄風對於明帝國的介紹。身為一個帝國之主,對於另一個帝國,狄風也是抽出時間進行研究。

“而從另一方面,隨著我們所在的這個迷霧地塊不斷的融合,內世界越來越大,環境也就變得越來越複雜。”

“所以最近你就在總政務廳下屬建立一個氣象部門。”

“對。”狄風點頭道。

“隨著世界越來越大,而且不時的還有新的迷霧地塊融入這裡,現在我們已經不知道這個迷霧地塊有多麼巨大。

但世界越大,大氣流動,洋流流動,地形阻隔,把原本的一些地區逐漸的改變了一些環境。

比如說,在清河城以北的長垣山脈擋住了大部分南下的寒流,擋住了北上的洋流。

這就導致長垣山脈以南雨水越來越多,氣候也變得更加溫暖,冬季寒冷也下降了許多。

但在長垣山脈以北,冬季寒冷,而且變得有些乾旱,不過因為遼東道的那一道山脈擋住了千島海域的雨水,北方地區還能作為產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