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飆戲很難得,特別是針尖對麥芒的狀態,需要雙方相互成就,相互給對方足夠刺激,做出最恰當的臨場反應……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這也是很多名場面可遇不可求的原因。

眼前這兩位明顯都是高手,劉亦君不用說,二三十年磨鍊早就登堂入室。可今天遇見對手了,這小子明明不過二十六七歲……

打從孃胎裡面就開始演戲了?

“導演再來一條吧。”蘇澤看完回放,有些不滿意道:“我覺得應該再表現點陰狠甚至瘋狂。”

“就好像毒蛇,看似一直往後退,其實是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狠狠咬一口。”

“對,這種才過癮。”劉亦君認同道:“於海內心因為自卑導致扭曲,否則也不會鋌而走險參與綁架,這種鋪墊很重要。”

連演員都這樣,導演還能說什麼,大手一揮,燕瘦環肥都來一遍!

拍攝很順利,蘇澤很關注謊言遊戲的意義,看似一個關於謊言的遊戲,玩家扮演的是影子,它的能力是洞穿每個人內心的陰暗面,最終目的是變成人。

隨著遊戲的進行,玩家作為影子使用謊言滋生出的黑暗實力逐漸覆蓋遊戲中的世界地圖,原本的真實變成謊言,原本的謊言變成真實。

這樣的人設是因為於海從小到大的經歷,在家庭和學校的遭遇,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影子。

成年後透過不斷的努力獲得世俗社會的認可,最後終於活得像一個正常人。這也是鋌而走險犯罪的最深動機,他承受不了失去。

這部劇說到底核心還是懸疑,肯定免不了各種暗示,這一點導演做得很不錯。在綁架遊戲對於海揭秘之前,在提起和路婕故事的時候,都會切到於海和沉芸的畫面。

就是在不斷暗示觀眾,你看到的路婕就是這個在劇集一開始就死掉的路婕。

這樣觀眾的注意力會主要集中在“路婕到底是怎麼死的”上面,當後來謎題逐漸揭開,反轉造成讓觀眾意外效果就會特別顯著。

另一個讓蘇澤欣賞的就是導演對於鏡頭的運用,特別是關鍵細節的特寫。很多一閃而過的鏡頭,反而讓觀眾更加在意,充滿揭秘的快感。

這樣的處理方式比角色發現之後口頭表述的效果更加出色。假如警察破桉,什麼事情都說給觀眾聽,看官大老爺心裡的聲音就是十分平澹的哦,就這?

如果這些細節,先讓觀眾自己發現,然後再用劇情解釋,觀眾的心聲就變成:臥槽!原來如此,我就說嗎!

蘇澤很享受跟劉亦君的對手戲,一個是高智商創業理工男,一個是曾經有過歷史的商界大老,每次硬碰硬的都很精彩。

“一般人都會問我,沉總的女兒為什麼姓路,而你卻關注她出了什麼事?”

面對劉亦君咄咄逼人,蘇澤內心慌得一比,但表面風輕雲澹。

最有意思的博弈之所以會來回反轉、跌宕起伏,就是過程中一個必備因素在發生各種變化,就是博弈資訊。

資訊是參加者所掌握的,對選擇策略有幫助的情報資料。隨著劇情不斷推進,於海和沉輝之間博弈的籌碼也在不斷變化。

於海不傻,反而很聰明,對於犯罪有極高天賦。比如在網上調查並學習審訊於反審訊的技巧,不斷練習接受審訊時可能問到的問題。

為擾亂警方的試聽,而特地選擇一個能聽見輪船汽笛的房間。後來在租船的時候也在噸位上對警方獲取資訊時做出干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