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第一吃貨(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站在一個吃貨角度,這部作品甚至可以算是美食片。
食物作為推動劇情的輔線貫穿全篇,更生活化,吃貨形象也更可愛。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不忘美食,連辦案都要先挑好吃的多的地方。
錢沒得賺了生氣了也無所謂,有頓大餐就可以安慰心情;無論是高檔餐廳裡的魚翅鮑魚,還是街邊小攤的臭腸,都能找到超讚的食物並動情地開吃……
這是一個真正的吃貨才能有的對生活的濃濃的愛和理解,當然也是因為杜sir平時也是一個吃貨,否則哪來如此多栩栩如生的細節?
《無味神探》裡李若彤和劉青雲互做家常菜,《真心英雄》里美酒一杯接一瓶,《大隻佬》裡夜排檔吃不停。
《神探》裡一頓飯一百遍,《放逐》裡一頓團圓飯吃出百感交集,《大事件》裡匪徒操刀,人質吃得得意,《瘦身男女》裡有啥吃啥滅絕人性……
杜琪峰不愧是華語導演第一大吃貨!
對於銀河鐵三角,莊文強早就合作過,這次又是杜琪峰,最後只剩下作為編劇的韋家輝。
這次作為大師級編劇用來拉差距的絕技,考量的是劇本與導演掌控,包括剪輯方面的共同配合,電影開始於整個故事的中斷,一面是時間正常推進,比如案件診斷。
一面是倒流追溯真相,每次給出部份事實和部分臆測,讓觀眾伴隨劇情得到同樣的迷失感和挫敗感,緊接著再繼續慢慢接近故事的起點和真相。
蘇澤驚奇發現只要是跟杜琪峰聯合指導的作品,只要韋家輝有一半的掌控權,故事往往要有港島以外的異域元素融入?
《全職殺手》裡的東南亞作案,《大隻佬》裡的鎖骨神功和詭異印度佬,《盲探》中則是周遊巴西,葡萄牙語來過渡劇情。
想必韋生的世界觀終究大於杜sir,每次都是公費旅遊?
當然也發現很多金牌編劇的小怪癖,比如不停重複一個點。
喜歡讓主人公不厭其煩的重複某個行動,從這一積累過程裡得到事件的真相,《神探》裡劉青雲吃飯吃到噁心,《盲探》裡則是砸電視機砸到手軟,敲人頭敲到自暈,割腕割到上癮。
失戀十幾次的何佳桐提供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線索,但最終確實能夠映出真相,觀眾不厭煩,角色自然不能厭煩。
他的故事往往把深度放諸人性層面的揭迷,集大成之作《神探》裡玩的多重人格是從橫向角度分析描繪,反派的七重人格涵蓋世間險惡,怎奈最大的魔卻來自於善的示弱。
而《盲探》中這種人格變成縱向的延續,即小敏一家三代女性的殺父命運,心盲無明訴以殺意。
不輪迴毋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