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深受震撼!

故事不可避免地來到結區域性分,而這,就是真相!

忍不住問道:“這就是她尋死的理由?”

“我覺得這才是一個瀕死之人的真實狀態。”翁子光回答道:“其實王佳梅並不是想死,而只是不想活了。”

蘇澤先是一愣,隨即明白,或者可以用生無可戀來形容。那時她的生命正處於一種脆弱的平衡中,活著也行,死了也沒什麼不好。

於是,將她推向死亡的,也只需一個念頭。

而丁子聰的出現,則是滿足她的一念之間。

她想死,他想殺人,兩個人用這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方式,完成給彼此最後的成全。

“你在童年失去母親,後又被女人欺騙,是不是因此討厭女人?”

“你想多了,我從來不討厭女人,我討厭的是人!”

“我不討厭佳梅,甚至喜歡上她,所以才不想她是人,所以才會在殺了她之後再分屍剝皮,因為那樣才不像個人。”

這是入獄後丁子聰跟臧警官的對話,側面說明當時兩人的精神狀態,但讓丁子聰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是誤殺了一個人。

因為此時的佳梅已經懷孕!

有個無辜的小生命被無辜的牽涉到這場合謀的死亡中,這或許才是他選擇自首並承認謀殺的真正原因。

看完劇本,蘇澤陷入沉默,內心無比沉重。所謂踏血尋梅,活生生將那些被我們忽視的角落,重新置於聚光燈下,為沉默的呼吸提供舞臺。

告訴我們,在一樁樁殺人桉的背後,在一陣陣對殺人者的喊殺聲中,其實有著比個體正義更值得追尋的價值,那便是撫平一個社會所默許的制度性迫害。

社會階層的僵化,對底層人士的漠視和戕害!

“無論是新移民王佳梅,還是老賤民丁子聰,在港島這片土地,都很難找到自己的上升空間,而且在可期望的未來裡,似乎也沒有任何改變的可能。”

翁子光深沉道:“金錢、尊重、愛情、這些不過是主流社會的遊戲。而對於身處邊緣的他們,卻只是奢侈的甜品,淺嘗輒止。”

“於是走投無路的他們,只能用傷害彼此的極端方式,來完成來自底層的一次悲鳴。這樣一個社會還會有無數的王佳梅和丁子聰。”

“要麼身處絕望的境地,要麼瀕臨殺戮的邊緣,而只需一個導火索可能釀成悲劇。這便是為什麼取名踏血尋梅……”

“腳踏在鮮血之上,最終尋到的反思和意義。”

蘇澤站起身,伸出手道:“合作愉快!”

翁子光沒回過神,然後才趕緊站起身,興奮道:“合作愉快!”

投資細節讓孔雪操作,蘇澤重新看劇本,代入臧警官的角度,彷彿眼前出現一幕幕場景:有奶奶領著孫子去上學,有修女沉默地穿過街道,有赤膊的工人推著載滿貨物的手推車…… …

有個女孩站在行李旁,她一定是剛剛來到港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