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翻臉狂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拍英雄本色直接跟吳宇森翻臉,兩人老死不相往來。
拍笑傲江湖跟老前輩胡金銓翻臉,直接在片場把人家架空。
拍黃飛鴻跟劉家良翻臉,人家走人只能找袁八爺救場。
因為他希望黃飛鴻的動作炫目華麗,合不合理不要緊,只要好看就行。老派出身的劉家良怎麼可能做到?
後來看見袁和平給李連杰設計的動作,劉家良捶胸頓足道:一代南派宗師練一身北派功夫,你這樣拍黃飛鴻,非叫我十萬洪拳弟子笑掉大牙不可!
可惜電影上映,觀眾對新一代黃飛鴻頂禮膜拜,更有意思的是第11屆金像獎,黃飛鴻不但榮獲最佳導演獎,竟然還獲得最佳動作指導獎?
老劉情何以堪!
第二部李連杰跟經紀人和公司鬧翻,吳思遠找到徐克想把黃飛鴻換成趙文卓,結果徐老怪連恩師的面子都不給。
不管你找誰,老子都不拍,黃飛鴻的角色,只有李連杰能演,無人能夠取代。
當然後面再也沒聽說跟別人翻臉,甚至以前的都和好如初,為翻拍新龍門客棧厚著臉皮找胡金銓。
拍七劍下天山,也不知道用什麼辦法竟然把劉家良請回來做動作指導?
最後拿下最佳動作設計獎。
甚至工作室25週年慶典,吳宇森也來了?
不得不說這可能就是徐老怪的個人魅力。
接下來蘇澤終於見識到什麼叫做徐克風格:一個被導演職業耽誤的漫畫家!
看著一張張栩栩如生的手繪分鏡頭,他會把每場戲的場景、人物狀態畫出來,明明白白告訴演員需要什麼狀態。
所謂胸有成竹,他就是畫出竹子在進行下一步。
甚至表情和動作,一定會親力親為,比如他會躺在冰天雪地裡感受下這個動作是否合適、再比如會看著演員頭上的包紮問醫生,什麼遭遇符合這麼大面積的包紮。
問清楚後,會安排合適的事件造成這個合適的包紮效果。
以前已經孔升已經夠細了,現在蘇澤默默又在小本上記下另一個名字。
終於明白為什麼很多連花架子都不會的演員在他手裡打的那麼瀟灑飄逸?
鏡頭多講究連貫、剪下不割裂動作敘事、動作戲整體呈靜態流動、構圖工整。這些都是劉家良、早期袁和平、洪金寶、程龍這些動作電影大師的共通點。
但徐克不同,剪下方面妥妥的凌厲派,無論是動作設計,還是鏡頭的剪下,都不再追求完整的動作邏輯。
甚至是兩個鏡頭的切換加以完全不同的畫面,這就在某種程度上給觀眾遐想的空間。
很多時候構圖不講究工整,劍走偏鋒,有時僅以角色的某個部位入畫。
有點像短影片,快、凌厲、讓觀眾過癮。
比起以前從小練武的劉家良他們,無疑徐克更適合正常演員發揮,比如梁家輝,就算不會打,也能把周淮安演的深入人心。
這就是徐老怪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