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殺青還有七八天,張紫楓偷偷跑來探班,剛從劉天王劇組回來,聽說蘇澤又要跟楊紫合作?

必須來看看!

見她緊張的模樣,蘇澤暗自好笑,其實跟楊紫就是朋友,不過對劉天王劇組很感興趣,演員就這樣整天到處跑。

“還行吧。”張紫楓閒聊道:“天王出了名的和氣,在片場我們都叫華仔,一點架子都沒有。”

“對了,你這邊如何?”

“劉偉強咋樣?”

“以前的確是一流,可現在……”面對張紫楓,蘇澤實話實說道:“水平下降的厲害。”

看看以前拍的都是什麼,古惑仔,風雲,無間道和頭文字d……

巔峰個人風格非常強烈,攝影師出身,對構圖,鏡頭運動以及鏡頭節奏的把握在整個亞洲首屈一指並且辨識度極高。

當年拉片看十月圍城,發現很多鏡頭都有他的風格,結果真是他臨時接手拍的。

特別是離開麥兆輝與莊文強後暴露的更厲害,他可以用剪輯和鏡頭把故事弄流暢,但卻沒能力把故事說出動聽,故事流於表面,缺乏深度和意蘊。

這是最大問題!

另外就是不擅長女性角色塑造,有點直男癌,女性角色都非常功能化和符號化,大部分都是工具人。

兩個毛病都出現在烈火英雄拍攝中,陳國華看似是導演,其實很多時候只是執行而已,大部分思路都是按照劉偉強這個監製在走。

“嗯,我還是覺得他在港島拍的作品更好看。”張紫楓點頭道:“不只是劉偉強,很多那邊的導演都一樣,來到內地跟換個人一樣。”

蘇澤笑笑,這就是水土不服,不只是人,作品也一樣。

就拿劉偉強來說,每次拍攝電影都有一個地標,比如《古惑仔》系列電影中的銅鑼灣、《無間道》系列電影中的上環與中環、《傷城》中的中環、《廟街故事》中的廟街……

當時的他用這些累積勾勒起港島都市的空間地圖,展示著本土文化。

就好比馮曉剛早期電影,那應該就是京味文化的代表,而票房再好的馮氏電影在港島也無法立足,這就是地域文化的典型性。

最失敗例子就是建軍大業,那時候身為導演想強行融合兩地文化?

撲的不要不要的!

估計餘胖子也是飄了,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動成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事件,而建軍大業註定是一段經典歷史,並不是傳奇那樣可以隨便演繹的。

當然餘胖子也有自己的考慮,這次烈火英雄之所以選擇劉偉強做監製,說白了他還是最擅長拍英雄題材。

但細節又拍把握不好,只能找來陳國華幫忙,兩人一起希望能把作品拍好看。

“你最希望跟誰合作?”張紫楓好奇道。

“第一肯定是杜琪峰。”蘇澤毫不猶豫道:“然後是徐克,最後是林超賢。”

“王晶,不王家衛呢?”張紫楓先想說王晶,後來直接改口。

“他?”蘇澤撇撇嘴,文藝老青年還是算了,磨磨唧唧太矯情。

“林超賢可是很變態的。”張紫楓吐槽道:“聽說在片場就是惡魔!”

“估計也只有彭于晏那個自虐狂能受得了他。”

蘇澤哈哈大笑,別說劉偉強,其實所謂監製都是港島弄出來的玩意,國外只有導演和製片人,哪有什麼監製?

說白了就是扶植新導演,為好聽硬加的名頭,比如當年文牧野拍我不是藥神,徐徵就是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