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跨域時空的重合(第1/2頁)
章節報錯
系統打好的是基礎,比如吐字發音、字正腔圓、語速節奏……
但積累的是人生閱歷,比如厲大釗這個角色,既是革命先驅,又是文人義士,還是丈夫父親……
每種身份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說話的情緒肯定不一樣,對蘇澤有更高要求,這也是演員必須挑戰的難關。
拍攝過程每天都很充實,白天拍戲,晚上討論角色,回去的時候利用系統空間惡補各種歷史知識。
比起山海情和戰長沙,覺醒年代對於自己的提升可謂是全方面的!
那時候的華夏,因為同樣的理想一群人聚在一起,惺惺相惜攜手奮鬥。因為不同的信仰,最終走向不同的道路,並驅爭先據理力爭。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有的人依然堅持孔家舊學,所以選擇擁護舊制度。有的人拉起文化革新的大旗,選擇了苦難的大多數。
有的人為了祖國山河完整一夜白頭,有的人於國家危難之際不惜獻身。
有的人因為中華崛起而囊螢映雪,有的人因為革命而棄筆從戎……
不管選擇什麼方式,不管爭論何種激憤,都是為相同的期盼,黑暗中走出一條路來,且堅定無比。
即使墜入深淵,總要有人往前蹚,一步一步投石子,後來的人才有方向。
在新舊文化的爭鬥前,兩派自是互不相容,各有各自的堅守與執著。雖每逢爭辯激憤常有,但只限於學術之爭上,不上升私人恩怨,和而不同是為君子。
他們才是真正文人風骨!
就像仲甫先生對延年說的那樣:反對孔教儒學,並不是反對文化本身,能傳承至今自有它的博大奧妙之處。
真正反對的是政治尊孔,是打著三綱五常抑制人民發展的大旗。
新舊文化本不該是對立面,而是相輔相成承先啟後的關聯。每個時代都會有新舊之爭,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也會在某一天成為被質疑的舊派。
幸運的是總有人信仰不同的思想,尊崇不同的文化,並甘願為之堅守,絞盡腦汁去傳揚。
沒有哪一種信仰是毫無意義的,也沒有哪一種爭論是不該存在的,任何一種思想或者堅守都會有它存在的意義。
至於對錯?
在蘇澤看來杞人憂天大可不必,每個年代的少年都有自己的文化圈,那些看起來無知無畏的舉動,只是想要被世界看到的需求。
就好像曾經在九零後掀起的非主流風,殺馬特文化一樣,那些看不懂的火星文,土到家的誇張審美,都是對傳統文化發起的一次革新運動,難道不是旨在被看到被認可的青年訴求?
這是好事,至少代表著新一代的青少年還是存有思想的,還是不盲目自處的,他們敢於去打破主流,用自己的方式去發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華夏如此,全世界也如此。
“我們是戰勝國呀,適之,憑什麼德國把我們的青島讓給別人呢?”
“這還有公理嗎?”
這場戲是割地賠款訊息傳回國內,蘇澤滿腔悲憤,慷慨激昂道:“如果我們放任那些賣國賊,肆意妄為踐踏民意的話,那這個國家還能叫一個民主共和國嗎?”
“我們還配叫國家的公民嗎?”
雙眼逐漸發紅,全身忍不住劇烈顫抖,嘴唇因為氣憤甚至開始發紫,怒髮衝冠大聲道:“所以為了國家利益,我們現在需要一個徹底的革命!”
“把思想覺悟和行動覺悟結合起來!”
“我厲大釗願意當這個急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