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第2/2頁)
章節報錯
身上有股匪氣,喜歡湘湘她姐,二話不說綁架威脅,讓她和自己在一起。結婚之後有些大男子主義,面對胡家人的排斥和鄙視,用盡全力照顧。
也會有男人的小嫉妒,哪怕後期因為嫉妒把老婆和孩子送走的路上,間接導致失誤把孩子捂死,老婆瘋了,也充滿個人魅力。
他集齊壞人大部分元素,發國難財,開大煙館,收保護費,連房子跟老婆都是耍手段搶回來的。
十二歲就出來闖世界的他從來不相信報應,可就是這樣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卻從來不含湖。
說收了保護費就要保護人,惜命的他在火海中救一晚上的人。上戰場就應該殺敵,最後立下無數軍功也死在戰場。
小節有缺,大義凜然!
這個戲拋去題材不提,跟十日遊戲也有點像,前者用懸疑套愛情,後者是戰爭表現愛情,疏通同歸。
男女主角從性格也是南轅北轍,一個沉穩,一個搗蛋;一個靜,一個動,這樣的差距從開始便水火不容。
但其實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也是這樣的相似讓兩人最後走在一起,而且相互無比默契,就是各自心中的倔強。
這就是戰爭年代的愛情,殘酷環境很難轟轟烈烈黏黏湖湖。在預設為姐夫妹夫很久後,顧清明才說出那句表白,而如果不是那個主動的擁抱,也許湘湘也不知道怎麼去回應他的愛情。
但是由於一個懂字,卻讓這份少了太多相處跟儀式的戀愛變得無比甜蜜。
湘湘懂清明,所以即使她時刻害怕著失去他也絕不阻擋他實現理想。
清明也懂湘湘,所以即使不在她身邊也用盡一切辦法來幫助她和她的家人。
他們的默契,甚至到不必多說一句的地步。
蘇澤有點明悟,原本把這部戲當戰爭劇來看,畢竟名字叫戰長沙,以為關鍵詞是戰?
結果發現人間的戰爭,無外乎那段恥辱歲月裡的血雨腥風與民族血淚,敘事宏大而人物渺小,但越往後看越往深看……
歷史長河中如一粟般的小人物小家庭成就那段可歌可泣的歲月!
越能感悟到戲中那份如嶽麓湘江般巍峨蜿蜒的家國情懷!
國軍第十軍!
衡陽保衛戰!
一軍之力抵抗日軍五個師團十四萬,以一萬餘殘軍斃傷日軍八萬餘人!
直到真正面對歷史,蘇澤才感受到那份沉甸甸,比起扶貧,這才叫震撼人心!
編劇劉和平就是土生土長的衡陽人,骨子裡銘刻著那一份驕傲和自豪。
研究完歷史,蘇澤重新產生很多想法,對於角色,對於人物,對於作品。
這是出道以來責任最沉重的一部作品,對比山海情的艱苦努力,戰長沙更有壓力,畢竟山海情還能去大西北體驗生活,可戰爭呢?
如果演不好,不能讓觀眾體會到戰爭的殘酷,珍惜和平的可貴……
如何對得起千千萬萬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