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楓也笑了,蘇大班長也有尷尬的時候?

蘇澤也笑了,無欲則剛,本身就沒打算託關係爭取角色,來劇組就是為觀察生活,既然如此,何必扭扭捏捏。

這幾天跟著攝像受益匪淺,對於鏡頭和走位深有體會,光這點就不虛此行,說滿載而歸都不過分。

平心而論對盛夏未來不感冒,明顯就是吃粉絲的CP流水線作品,能找來陳正道張紫楓武磊也是因為華藝家大業大,其他沒什麼亮點。

這種劇本還要託關係走後門最後爭取一個小角色?

丟不起那人!

小角色不是不能演,就算刷存在感也要找明星大腕雲集的專案吧?

人情債最難還,既然要欠人情,必須考慮產出比吧?

盛夏未來?

還是算了!

聽說紫楓妹妹好像跟劉天王的新片在接觸溝通?

聊一會天,母女戲開拍,蘇澤坐在旁邊看。要說國內文藝片女神,腦中閃過幾個名字:郝蕾、譚卓、余男、顏丙燕、湯唯。

甚至在很多觀眾心中,文藝片大於商業片大於正劇大於網劇。如果電影有鄙視鏈,那文藝片處在整個金字塔的頂端。

很多演員心中的最想攀登的山峰,也是通往獎項和榮耀的橋樑。

在蘇澤看來,文藝片有個特點:重表演,輕劇情。只負責提出問題,卻不負責解決問題。

當然更考驗演員演技硬實力。

劇情越弱,越突出演員的功力。文藝片裡的演員們需要下很大功夫卡準尺度,用控制力極強但又不失戲劇張力的表演去征服觀眾。

有時候整個畫面就只對準演員面部細微肌肉抽動,尺度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就給人面癱,眼神空洞的感覺。

這也是很多流量出道藝人拼命想要靠文藝片轉型的原因,有先見之明者如大冪冪,可惜被視為轉型之作的《寶貝兒》遭遇口碑票房雙失敗,彷佛聽見泡沫破裂的聲音?

湯唯雖然是中戲師姐,但蘇澤評價最低,也是角色成就演員的經典桉例。

如果不是遇見李安,遇見王佳芝那個角色,長著張愛玲筆下那張秀麗六角臉。

文藝中帶幾分性感,疏離中帶幾分親近。宛如生在民國的女子,徐徐走到你的面前。

現在肯定走不到今天,當然這兩年口碑平平充分證明演技是有,但遠遠沒達到巔峰。

郝蕾不用說,也是敢為角色放下的演員,可惜年過四十,錯過黃金時段,國內女演員就業處境也不比好來塢。

余男很多觀眾認識因為戰狼,西方標誌性厚唇,冷酷眼神,在以柔美作為主流審美標準的當下,絕算不上大眾眼中的美人。

作為演員在國內低調得近乎沒有存在感,其實人家屬於牆外開花牆內不香的那一掛。

出道多年拿下十個影后。

柏林電影節評委主席甚至評價:華夏文藝片女王!

《紐約時報》認為她是繼鞏麗和張子儀之後的第三人。

譚卓和顏丙燕是蘇澤最欣賞的兩個演員,譚卓被大眾熟知可能是因為我不是藥神,甚至很多人以為撞臉郝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