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指點迷津(第2/2頁)
章節報錯
“必須演瘋子崩潰才叫好演員?”
三個問題讓兩人紛紛點頭,產生誤區不能完全怪觀眾,畢竟人家又不是專業科班出身,演技又是很主觀的評價。
更何況雖然表演理論和流派各有不同,但是正兒八經學院考核是不允許學生演諸如精神分裂或者徹底失控爆發的情緒,因為這不是演戲的精髓和目的。
“就拿哭戲來說,哭不是重點,甚至崩潰也不是關鍵,我認為重頭戲應該是一種內在情緒有層次地傳達,一種情緒由內而外的傳遞。”
蘇澤分析道:“演員透過這種傳遞把人物內在的東西交到觀眾心上,所以才會有最後很短時間的情緒外化,讓觀眾一下子產生共情,內心被觸動,也跟著流下淚甚至感受到那種肉體上的痛。”
身為把演員當成終生職業的千璽,對於蘇澤的看法無比認同。
合作過很多頂級導演,他們經常告訴自己一個道理:好的演技不是演員自說自話在那裡跳大神,而是透過對於人物的理解和體驗。
透過情感傳達讓觀眾產生共情和心靈上的觸動,從而在精神層面領會和理解人物。
這就是為什麼好的演員、專業的演員一定會提前鑽研劇本,寫很多的人物小傳。
就是因為作為演員,對於人物的體會和了解必須比劇本呈現出來的多得多,表演時需要構建一個內心精神劇本。
每個難以察覺的微表情背後可能都會有一兩百字的潛臺詞,這樣才能精準傳達情緒,蘇澤強大就在於此!
出道這麼多年,遇見的垃圾演員分兩種:第一種是粗製濫造,比如今天上午的戲臨時拿到還留有印表機餘溫的臺詞就上來演?
別特麼跟我說王家衛!
他的演員都是在痛苦的NG中完成精神劇本或者乾脆變成神經病的!
市面大部分都是這種,但還有一種是更不容易察覺,甚至被觀眾誤認為戲骨?
就是那種學院派的高度程式化。
所有表演學院專業課程,都有一套程式化的演技模板。表達憤怒時要怎樣,表達悲傷時要怎樣、表達喜悅時會怎樣,你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眼神流動等等。
換句話說透過長期訓練形成一種表演慣性,這種程式化的演技再配合經過訓練的清楚洪亮、抑揚頓挫、充滿磁性的臺詞,足以讓不明真相的群眾滿意。
高呼不愧是學院派老戲骨。
其實這些人只是背了背臺詞,然後根據字面情緒把這些對應的演技模板從記憶庫存裡調出來罷了。
為表演而表演!
“你的面部表情很少。”蘇澤看著千璽,分析道:“據我觀察很多都是透過眼神和嘴角傳達細微情緒變化對吧?”
見千璽點頭,繼續道:“可能就是因為你其他面部肌肉使用的少,所以眼神才能更加凸顯,這是優勢,但也是……”
“我明白!”千璽趕緊道:“這點很早就知道。”
“嗯,微表情是一系列訓練。”蘇澤回想起這幾年的努力,深有感觸道:“我理解的演技是透過非常微小的表情變化精準傳遞出適當而濃烈的精神體驗,對觀眾產生很強共情。”
“聽起來玄乎,如果非要形容,也許就是那種情緒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