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聽懂老王的意思,不只是對自己說,也是對所有表演班的同學說。

時間過的飛快,入學還歷歷在目,轉眼已經大三,離畢業還遠嗎?

對於表演班,對於這群同學還是有感情的。張紫楓趙雲成胡蕾不用說,張瑜丁峰胡劍鋒都是值得培養的潛力股,一個好漢三個幫,金澤工作室發展缺不了新生力量。

至於其他人,包括劉冠傑趙雨然,同窗四年是緣分,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以後能幫自己也會幫一把,多個朋友多條路,不管結果如何,最少問心無愧。

也瞭解過人藝,每年大戲也就七八部,大部分還是小劇場,那種偏向實驗性質的新戲,不是場場爆滿的經典劇目。

當然最有看頭的還是老戲骨們演的那些老舍曹禺那些大師的戲,比如藍盈盈,看她檔期也知道基本不怎麼回單位?

每年各種划水,估計最近管理開始嚴格,不幹活的人不好繼續佔著編制?

人家的野心顯然在娛樂圈,只能離開人藝。不只是她,宋軼估計也是早晚的事。這不是演技問題,而是心態問題。

當然人各有志,誰也不能說誰,畢竟當初都是憑本事考進人藝的,難道國企金飯碗就不能辭職了?

曾經跟孔雪聊過,於公於私身為經紀人她也建議跟人藝打好關係,但時機必須選擇好。

按照老王,甚至林洪桐的想法應該是希望自己畢業就去人藝,打磨幾年再出來演戲?

但孔雪計劃是先出名,越出名越好,然後再回頭參加人藝話劇,不一定非要進人藝,只要跟前輩打好關係,人脈才是關鍵。

人藝這麼了?

人藝就不買票了?

人藝不養家湖口了?

看看如夢話劇,沒胡哥之前是什麼模樣?

現在呢!

蘇澤也感覺這條路挺好,畢竟有系統,效果遠比舞臺好,自己也不用死磕對不對。

去人藝最大目的還是跟老戲骨們合作,近距離感受強強對決的成就感,至於所謂人脈什麼亂七八糟的,其實也就那樣。

有實力自然有人捧,只要自己不故意作死,資本又不傻,合作賺錢誰不願意。

也必須承認人藝是大靠山,每個國家一級演員都不是浪得虛名,外人可能沒聽過,但圈裡能量不可小覷。

尤其在國內,很多時候前輩一句話就能救命!

王平飛也陷入某種情緒,縱觀人藝68年曆程,不禁讓他想起電影《梅蘭芳》中的臺詞:誰毀了梅蘭芳的這份孤單,誰就毀了梅蘭芳。

人藝同樣是孤單的,如同站在山頂不染一絲煙塵的仙子,俯視山腳下無數為生計奔波的同行,然後在萬千星輝中輕啟朱唇,唱一段陽春白雪,字正腔圓,餘音繞樑,只可嘆曲高而和寡。

數十年來就這麼靜靜地呆在王府井大街22號裡,任憑時空流轉,任憑世事變遷,只固守著它的桃花源。

用匠人般的心思對待每部話劇,只為延續老藝人們拉開大幕看真的的初心。

有人說它落伍了,但即便如此依然倔強地守著一畝三分地,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秉持著戲比天大的初心,等一個來看話劇的人。

人活著,總要留點念想吧。

更何況中戲跟人藝只能用四個字形容:

血濃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