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我覺得這點金馬做的最好,金雞金像地域性太強,有點山頭主義。”

蘇澤笑而不語,這種事太正常,連潛規則都算不上。這幾天研究過三大獎項,特別是金雞金馬,說山頭主義都是輕的。

以前老黃曆不提也罷,近十幾年金雞看似政策好像對兩岸三地所有電影放開,但要知道一部純寶島電影和純港島電影要拿到龍標有多難!

總會被各種因素限制,例如《一念無明》《踏雪尋梅》《軍中樂園》這些優秀港臺影片竟然連內地上映資格都沒有?

到現在為止只有一位寶島攝影師得過金雞獎?

演員都一個沒?

人家金像號稱港島自留地好歹也出過不少內地影后吧?

“金雞規矩多是出了名的。”陳剛接過蘇澤泡的茶,無奈道:“成分要求嚴格,還喜歡儘量分散獎項,你很難看到一部電影出現所謂橫掃千軍對不對?”

“這也就算了,畢竟獎項就幾個,多給其他人機會也不能說錯,可得過獎的很難太得有點過分了!”

蘇澤明白老陳意思,沒辦法,這就是排座座分果果,你一個啊我一個。

最典型的例子是13年金雞獎,張子儀的《一代宗師》橫掃華語金馬、金像、百花、華表四大獎,其他零零散散獎項加起來足足十二個。

唯獨金雞獎失利?

竟然輸給小宋佳的《蕭紅》?

同期還有顏丙燕的《萬箭穿心》?

之所以會輸只是因為兩人以前得過金雞影后?

看看人家華表獎,史上最權威一次雙黃蛋影后直接頒給張子儀和顏丙燕?

沒毛病!

這樣絕不合理的慣例,無疑極大削弱獎項本身公信力,評選揭曉後每每讓公眾譁然。

雖然每年優秀作品會入圍或提名,但一次兩次還行,每次都這麼玩別人難道不會煩?

影帝影后每年免費陪跑?

誰閒的慌!

長期以來金雞都是以所謂專家眼光去評判演技,偏愛小眾影片和不知名演員,越是星光璀璨的明星,越是大眾喜歡的導演,人家越不待見。

看看曉慶阿姨,在那個電視機還沒普及、電影為主要娛樂方式的年代,她可謂是內地不分男女的第一影星,因此在金雞評選中屢屢敗北。

潘虹之所以能打破“金雞不二封”慣例,拿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三屆影后,似乎也有當時那些老專家們特意要評選出一個和三屆百花影后劉曉慶相抗衡的演技派女星?

無獨有偶,曾經連年創造票房年冠記錄的小剛導演,連拿八次百花獎的巔峰,金雞獎六次提名僅僅一中?

每年在頒獎典禮乾坐幾小時冷板凳?

咬著牙連續拍攝《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主旋律後,又拍一部《我不是潘金蓮》,充分表明自己改弦更張,努力向嚴肅題材靠攏的衷心不改,最後終於感動專家們?

難啊!

“對於新人演員,金雞有點高不可攀。”陳剛不滿道:“就算新生代得獎最出色的周冬雨也一樣,能入金雞法眼還是因為金馬封后。”

蘇澤搖搖頭,沒辦法,這就是遊戲規則。金馬不用說,金像獎雖然抱殘守缺,死守本港,畢竟過往出過那麼多華語巨星,老一輩港星如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梁家輝、劉青雲、張家輝、古天樂、任達華……

廉頗老矣,尚能飯也。

當然現在勉強吃老本,再過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