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陳導還是懂青春的。”張紫楓解釋道:“女主角這麼喜歡男主,女孩失戀不疼嗎?”

“還有男主挨爸爸一拳,耳朵都打聾了,能不痛嗎?”

“以下僅代表我個人觀點!”蘇澤認真道:“大家是同學你可以作為參考。”

張紫楓也嚴肅道:“放心,你儘快說!”

“先說我認為優秀的地方,總結有三點。”蘇澤分析道:“第一劇本沒有在兩個年輕主角的情感上徘徊,同時也反應父母一代人活在謊言中的掙扎與無奈。”

“然後兩個主角高中戀愛問題,過程有很多幽默歡樂點,也沒有刻意迴避,而是儘量還原成現實中應該有的樣子,既保持劇作的調性,也沒有誇張的成分。”

“最後戀愛的故事,沒有侷限在所謂必須要在一起或是分開這麼簡單,而是給出“一個希望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的主題。”

“看完這部電影,觀眾大機率會得到一個結論:相互陪伴是電影裡強調一種情感方式,無論是一段戀情,還是一段婚姻,如果不能繼續走下去,都請珍視彼此相互陪伴的歲月。”

張紫楓眼前一亮,好傢伙,感覺瞬間高大上!

“當然也有不好的地方。”蘇澤笑道:“也是因為導演是陳正道,所以……”

“有話直說!”張紫楓見蘇澤遲疑,催促道:“就咱們兩個怕什麼?”

“你有沒有感覺這個劇本有點?”蘇澤沉默片刻,低聲道:“同性元素?”

“什麼?”張紫楓第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十幾秒才滿臉吃驚道:“不會吧?”

“這種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能代表我的意見。”蘇澤解釋道:“我認為的缺點就在於導演對同性元素和懸疑元素的執著。”

“你好好想想劇本最後場景。”

張紫楓拿出劇本,飛快翻到最後,眉頭越皺越緊,開始沒發現,但現在?

電影最後男主對女主說:要是我能喜歡你就好了?

加上前面似有似無各種暗示?

說明女主對男主的愛從開始註定沒有結果的?

“是不是有種割裂感?”蘇澤見張紫楓表情變化,繼續道:“雖然不是致命傷,但感覺特別遺憾。”

“我說的不是故事情節令人遺憾,故事以遺憾收場沒有問題,甚至遺憾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我總感覺觀眾買票進電影院,誰都不願意浪費時間參加一場不可能勝利的冒險吧?”

“換句話說主人公必須有,且至少有一次獲勝的機會不是嗎?”

“這?”張紫楓很迷茫,身為專業演員不應該質疑編劇和導演,但為什麼覺得?

蘇澤好有道理啊!

蘇澤搖搖頭,在他看來陳正道式懸念的缺陷就在這裡,他總是喜歡把主人公不可能取勝的資訊留在最後揭曉?

相當於帶著觀眾徒步爬一百層樓,一直講笑話,暗示觀眾不要放棄?

真等到門口,才告訴觀眾:我故意把門鑰匙留車裡?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這是懸疑?

這叫惡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