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戲劇課,王平飛走上講臺,問學生道:“你們有誰看過真正意義上的舞臺戲劇?”

“或者說懂的如何欣賞一部舞臺劇?”

胡蕾看向蘇澤,見他沒說話,自己也沉默,反而是趙雲成舉手道:“週六我們去人藝看過。”

“哦?”王平飛笑道:“說說什麼感受。”

趙雲成站起身,故意輕咳一聲,有些得意道:“感受很深,特別是老戲骨們的臺詞和演技,全程不戴麥,每個字都聽的清清楚楚。”

然後洋洋灑灑幾百字,一副老子就是牛逼的模樣。

“說的不錯。”王平飛鼓勵道:“人藝可以說代表國內話劇最高水平,你們有空多去看看。”

又點名其他幾個同學,各自聊聊對於舞臺劇的體驗,最後走上講臺道:“今天我給你們講講如何從專業角度欣賞一部戲劇。”

“劇場三大害:手機,小孩,塑膠袋。”

“觀賞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劇場規定,尊重演員表演,也是尊重觀眾自己。”

王平飛嚴肅道:“如果你們問我欣賞戲劇最重要的功課是什麼?”

“放空!”

“特別對於表演系學生,很多時候因為看的戲比較多或者閱讀過戲劇理論的相關書籍,反而容易帶著固定思維模式去看戲對不對?”

“大一剛進校,啥也不懂,老師說啥是啥,還沒學會獨立思考,每次看戲本能帶著應試教育思維將看到的與老師說的東西去對應?”

“對應上就是對的,對應不上就是錯的?”

見不少學生點頭,大聲道:“幼稚!”

蘇澤回想上次人藝經歷,不得不說王老師算是一針見血,換句話說自己很難完全投入劇情。

觀察演員細節……點評臺詞節奏……甚至尋找人家的不足?

“你們必須學會感受自己跟身邊觀眾的關係。”王平飛邊板書邊解釋道:“通常我喜歡一個人看戲,大部分情況坐在身邊的都是陌生人。”

“喜歡觀察他們入場前和入場後的狀態,感受他們在觀劇時微小反應,甚至體會不同觀眾身上傳來的氣味。”

“別笑!”見幾個女生想笑,呵斥道:“這就是觀察生活。”

“比如上個月看焦媛的《金鎖記》,那天下大雨,所有進場觀眾都帶著一種黏糊糊的潮溼感。我身邊坐著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一直咳著嗽,伴隨著隱隱地難以描述的老人家的味道。”

“上個月去看《關於無的演講》,坐身邊的是個漂亮少女,隨著時間推移,她睡著了,直到快結束才睡眼朦朧地醒來。”

“記住你們是演員,必須學會開啟所有感官,去體驗,去感受,去欣賞身邊的一切!”

蘇澤用心記下,突然發現開啟一扇新世界大門?

“不光是觀眾,感受演員謝幕時的狀態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有激情澎湃來回謝幕幾次的,有匆匆忙忙想要快點回後臺的,有飽含淚水向觀眾鞠躬致敬的,有疲憊不堪如同完成一件大事的……”

“很多時候短短一分鐘,甚至幾十秒,看到的比戲裡的內容更多更為真實。”

“尤其是演員剛從角色跳脫出來,迴歸到本我的瞬間轉換,那種迷離感很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