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戲是感動,但我覺得不太好。”劉冠傑突然道:“我看過很多一九四二的採訪和花絮,這場戲徐凡曾和馮導甚至有過很激烈爭執。”

見眾人聚焦,繼續道:“她從一個母親角度想要比較外放的處理,就像今天左小青和任蘇溪這麼演,但被導演否定,你們猜為什麼?”

“裝什麼逼!”趙雲成最見不得劉冠傑出風頭,嘀咕道:“愛說不說。”

見眾人期待,劉冠傑小得意道:“他認為災民真到那個階段,早就被長時間飢餓,被司空見慣的餓殍,遍地死人折磨得麻木了。”

“他們已經看不到希望,所以在對待賣孩子這件事混雜麻木,糾結,悲哀,以及悲傷不捨。”

“就是因為這種複雜情感裡面悲傷的濃度達不到撕心裂肺,長期飢餓狀態人根本沒什麼力氣去調動這麼大的情感波動。”

蘇澤暗自點頭,不得不說頂尖導演眼光還是獨到。

反觀今天這場戲,兩個演員把它處理成簡單母子分別,雖然凱歌導演也提到這並不是悲傷結局,而是有對生的渴望,但還是感覺差點味道。

外放表演的確很容易調動觀眾情緒,因為母子情感絕對是人類的軟肋,只要真實感情都能成功感染觀眾,賺一大波眼淚,但以後呢?

放在百萬大饑荒的背景裡夠深刻嗎?

單純情感能使人感動,但夠震撼嗎?

面對屍橫遍野的天災真的夠刻骨銘心嗎?

“人家那是舞臺!”胡蕾反駁道:“電影是電影,你在舞臺上表演內斂含蓄,觀眾能投票?”

“對啊,沒有攝像機特寫鏡頭,誰能看見你的微表情?”謝依依力挺室友道:“我覺得任蘇溪表演的很好。”

“我覺得馮導說的對,內斂點主題更深刻。”

“這可是舞臺綜藝,玩什麼深刻?”

“舞臺也要講究邏輯關係不是嗎?”

“反正我就覺得任蘇溪演的好,觀眾眼淚就是最好證明!”

眾人七嘴八舌,韓雪菲沒有打擾,只是靜靜看著,臉上露出欣慰。

蘇澤沒有發表意見,演技這種東西原本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固定標準。就好像唱歌,有人喜歡飆高音,認為這就是牛逼。

有人喜歡輕音樂,還有人痴迷重搖滾,你能說誰對誰錯?

不過作為真正演員哪能一直演自己?哪能一直只用自己角度詮釋角色感情?

演員就是要有能力對劇本和人物進行深刻分析,而且要在表演裡分層次分節奏,哪怕再濃烈的情感戲也不能失控。

能保持那一絲冷靜去處理才是真正高手。

否則演員自己都崩潰的無法自拔,讓觀眾怎麼辦?

很明顯任蘇溪用舞臺劇來詮釋角色,這本身就是她的專業,反而是左小青表演更內斂深沉,平心而論蘇澤更喜歡這種處理方式。

特別是當小米被灑落在地的瞬間,自己徹底出戏!

舞臺上糧食可能只是道具,兩個演員的重點還是推進劇情沒錯。但如果放在電影裡,糧食就是所有衝突的原點。

身為母親為什麼要賣兒賣女?

還不是因為一口吃的!

地上那些米粒能挽救最卑賤也是最高貴的生命,可兩位主演就任憑它散落?

還不停用腳反覆踩在上面?

足足五斤小米隨手一扔,最後都不知道跑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