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誰體驗過生活?”

趙宇寧見寥寥無幾人舉手,認真道:“我一直在想用什麼樣的比喻能夠讓你們最直觀明白體驗生活到底對演員有多重要!”

“就像將要去一個你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旅遊,查很多攻略,看很多照片,對美景美食產生很多遐想。但有一天當你親自去到那裡,腳踏上那片土地,親眼看到當地景色,嚐到各種食物……”

“你會發現眼前的一切,比之前看到的、聽到的、想象到的要真實的多,這就是演員體驗生活前和體驗生活後的區別。”

蘇澤暗自點頭,雖然只體驗過半個月,但演員在體驗生活前會對角色的形象、性格、外部動作、習慣、交流方式等有著各種各樣的遐想和構思。

但那些都只是停留在理性層面的空想和猜測,說白了四個字:紙上談兵。

唯有當你真正走到角色生活過的地方,走進角色生活空間,吃著角色喜歡吃的食物,看著角色喜歡看的書,玩著角色喜歡玩的遊戲,做著角色每天做的事情,接觸者角色經常接觸的人群……

完全走進角色生活中去,才能真正理解角色,感受到角色,並開始成為角色。

記住只是開始!

陳沖在《我就是演員》說到自己在《末代皇帝》角色創作的過程,半年時間每天在故宮上班,每天腳踏著青石板,完成著婉蓉這個角色漫長生活體驗過程。

正是這種長期深入的生活體驗,讓她身上潛移默化養成角色的習慣和動作,擁有角色的氣質和視角,所以在表演時完全不需要刻意去設計,下意識就會作出正確動作和反應。

在觀眾眼裡,她就是婉容。

跟演員天賦高低無關,全憑水磨工夫。

“很多學生問過我這個問題:怎麼樣才能讓角色化在自己身上?怎麼樣才能讓演員和角色合二為一?怎麼樣才能真正做到我就是角色?”

趙宇寧回到講臺,沉聲道:“我的回答就是去體驗角色的生活吧!”

“堅持去做角色做的事,去真實經歷角色經歷的所有。唯有這樣你才能做到想角色之所想,做角色之所做,急角色之所急,感角色之所感,完全的成為角色。”

“吳京為拍攝自導自演的《戰狼2》,在特種兵部隊裡整整十五個月,每天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最終完成一部讓國人讚歎不已的好電影。”

“誰能說他的成功是偶然?”

“我個人很欣賞的英國演員丹尼爾劉易斯,三度獲得奧斯卡小金人,主演過十幾個角色,幾乎個個經典,無一雷同,人稱千面人和變色龍。”

“出演《我的左腳》曾花幾個月時間體驗角色,每天只能用左腳生活自理的真實經歷,最終讓自己的左腳能夠夾起一枚針再放下,畫的畫幾乎和人物原型畫的一樣好。”

“《最後的莫西幹人》為讓自己成為一個徹底印第安人,自己造獨木舟、打獵、剝皮,在家庭聖誕晚餐上不是親自獵殺的食物堅決不吃。”

“在《因父之名》為融入囚犯角色,親自去監獄裡生活很長時間,並和犯人結成獄友。拍攝期間要求工作人員用冷水潑並辱罵他,徹底感受囚犯遭受凌辱的身體和心理狀態。”

“為讓自己徹底成為《血色將至》的石油淘金者,花兩年學習20世紀加利福尼亞礦業史,對當年淘金者使用的工具和技藝做到了如指掌。”

“在電影《林肯》的拍攝現場,要求每個現場工作人員都要稱呼他為總統,在拍攝間隙始終堅持在馬車上休息和辦公。”

“對於這種演員所謂天賦你們說還重要嗎?”

蘇澤腦中閃過一句話:不瘋魔不成活!

沒錯,對於這種演員天賦的確不重要,因為他們最大天賦就是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