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暗自點頭,這才叫經驗之談。藝術源於生活,但也必須高於生活。

假如電視劇裡就是大街普普通通的一個乞丐要飯你還會看嗎?

觀眾想要看的是濟公!

羅伯特德尼羅演《計程車司機》每天開計程車長達12個小時,表演還需要刻意模仿所謂習慣動作?

那叫本能反應!

《秋菊打官司》鞏麗住在農村,幾個月都不洗澡,甚至直接用洗衣粉洗頭!

每天扁擔裡真的裝滿水,磨破左肩換右肩。幾個月後滿臉高原紅的秋菊出現在觀眾面前,誰會不信?

《萬物理論》中演員小雀斑扮演霍金小雀斑,為嘗試理解對方想法,不但研讀霍金的所有作品,還請物理學者幫忙解讀高深理論。

探訪三十多位ALS患者,甚至跟他們同吃同住,後來發現霍金母親和妻子都說他的眉毛是世界上最富表現力的。

因為失去說話能力只能透過眉毛來表達。

“設想一個場景,你跟朋友坐在肯德基吃飯聊天。”

“其他朋友恰巧走進來,想問明天課程表。你招呼對方坐在旁邊,將自己沒有動過的可樂送給他。然後從書包裡翻出筆記本。”

劉天藝站起身道:“好了,都閉上眼睛,給你們五分鐘設計場景,然後回答我提出的問題。”

眾人閉上眼睛,開始構建角色和場景,這種事對於蘇澤很輕鬆,說白了就是無實物表演的升級版而已。

你吃漢堡的時候是左手拿著還是右手拿著?

你的漢堡紙是包裹著還是被全部拿掉?

你和朋友的座位狀態是什麼樣的?

餐盤是放在誰的面前?

食物放到餐盤中吃還是單獨拿到桌面上吃?

朋友來你招呼的時候是否放下漢堡?

有沒有伸手去打招呼?

打完招呼是否重新拿起漢堡?

還是直接將可樂遞給對方?

遞可樂的時候是否有將吸管插在杯上?

拿筆記本的時候是否有用紙巾擦過手指?

是否有清理桌面然後將筆記本攤開?

胡蕾趙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