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陳歷在一眾嫡子之中年齡最少,才剛剛出外開府不到一年,比那些個兄弟本就弱勢,那些個皇子也不傻,都是強強聯合,先將這些個弱勢的兄弟擠走。

便在這種危機關頭,鄭觀便為陳歷奉上一計,那便是公開宣稱不與眾皇子爭奪太子位,只需留在京城便可成功。

這卻是鄭觀在困境之中,突然想起那古怪道人所念經文之中有那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謂爭也。”

此後陳歷聽從鄭觀計策,果然不與眾兄弟爭奪,只一意對老皇帝盡孝討好,就是死活不去封地,只言捨不得父皇年老,想要在陪父皇幾年。

如此之後,果然不出鄭觀所料,老皇帝不過五十有餘,經過先太子謀反之事,對於這些年輕力壯的兒子們,頗為驚懼,眾人越是表現的能力強橫者,越是不得老皇帝喜歡。

這一場立太子之爭,拖延了數年之後,被陳歷這個平日裡低調的王爺摘了桃子。

鄭觀便成了陳歷最為信任的謀主,對其言聽計從。

到了此時,鄭觀算計已經到了最緊要之時,對陳歷言道:

“殿下,陛下是不會將皇位傳於你的。”

陳歷大驚,又自不解問道:

“父皇既然不會傳位於我,那為何又要立我為太子?”

鄭觀微微一笑道:

“陛下年輕之時,自然英明神武,如今老了之後,又有前太子謀反之事,對於諸皇子自然驚懼,故而我才為殿下獻上不爭之策。”

陳歷點點頭道:

“鄭師父,看透人心,這些日子,孤也自回過些味來,只是這與父皇不會傳位有何關係?”

鄭觀一笑道:

“陛下立殿下為太子,只是權益之計,殿下,如果殿下不能繼承帝位,諸王之中誰最有能力成為皇帝?”

陳歷聽得其口口聲聲說自己不能繼承皇位,心中有些不喜,但出於這些年的信任,還是想了想後說道:

“自然是三哥燕王最有資格,論年紀三哥為諸王之長,論能力在眾兄弟中三哥也是最為拔尖的。”

鄭觀點點頭說道:

“殿下所言不差,燕王最為年長,也最像年輕時候的陛下,自然是皇位最好的繼承人,如今諸王爭位失敗,都已經就藩,燕王如今又何在呢?”

陳歷想都沒想便說道:

“自然是被父皇囚禁於王府之中,不得外...不對。”

陳歷突然眉頭大皺,有些遲疑不定的問道:

“你是說父皇,還是想將皇位傳給三哥?”

陳歷點了點頭,躬身行禮道:

“殿下英明。”

只是在低頭的剎那,眼神之中寒意大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