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八年,玄元宗山門歷經十餘年終於被魔門攻破,重元祖師重傷垂死,拼著老命帶著眾人突圍而出,跑到南方,暫時與神宵做了鄰居。

而同時終南山也風風光光的辦了場大宴,全真教這些年雖然聲勢浩大,但全真道法與大自在天子傳下的法門終究迥異太大,而全真道法又是新創沒出過長生之輩,故而很多人雖然敬慕全真,但終究不敢去拿自家的道途去賭。

即便是羅浮之中也有許多人依然在修煉以前的道法,如今許道平成就元神之後,已經表示全真道法亦能長生,此中意義可是非同一般。

全真教從來沒有吝嗇過自家的基礎道法,只要稍微用點心便能尋得一部基礎道法,以前只有那些個已經沒了出路之人,才會撿起全真道法司馬當做活馬醫。

而自從許道平成就元神之後,許多才智之士才開始重視起全真道法起來,核心雖然不易得,但這些基礎道法亦是金丹大道所衍生,只要用心鑽研結合全真流傳出來的道經,亦能品出金丹三味出來。

離著許道平成就元神不過三四年時間,便有好多新道法被人創出,有的拙劣,但也有不少頗為高明,一時之間大唐境內全真道法取代了原來的修煉之法,成為了主流。

各處原本開採的靈石礦脈也漸漸開始減少,百姓原本一年兩月的徭役也減少到了四十餘天,大約少了三分之一,不要小看減少的這些徭役。

徭役乃是百姓無常為朝廷做事,朝廷只負責口糧而已,對於百姓來說多了這二十日時間用來做活,至少可以為自家孩子多做一兩件衣裳,這可不是小數。

而且隨著以後全真道法大興,用來採礦的人手減少,勞役也會依次減少,只要國家不打仗,也許可能一年只用去縣裡當差個十餘日,到了那時候,便真的是盛世降臨了。

大唐武德十三年,隨著年輕一輩成長起來之後,大唐國力越發強盛,與金國的摩擦越發頻繁。

在大金天會二年之時,趙構便對大金國稱臣,年供奉百萬,自然也有大臣和將領不滿,但具都無用,即便是樞密使張俊,都因為反對稱臣之事被貶出杭州,去了福建一個小州做知州。

其他大臣眼看如此,哪裡還敢在多言,你老趙家的江山自己都不珍惜,其他人還能說什麼?

遠在汴梁的李綱接連上書七次,都沒有得到回信,在第八次上書之時,被趙構回了一個條子,上面只有一句“卿已辭官,何言國事?”。

李綱身體本就多病,這些年又多有勞累,當看到趙構的回旨之後,當場便氣的口鼻噴血,當晚便在家中病故而去。

可憐李綱為大周操勞一生竟然得了個如此下場。

而李綱長子李儀之,將父親後事操辦之後,便帶著李氏全體遷往襄陽。

而暫任汴梁都總管的嶽鵬舉雖然悲憤,但位卑言輕如何能影響的瞭如此國家大政。

大金皇帝完顏吳乞買眼看著同自己一輩的大將白髮漸生,而年輕一輩之中,只有一個金兀朮算的上帥才,這令得完顏吳乞買心中憂慮大盛。

只能乘著自己這一輩還能打仗之時,將天下平定,最少也要將大唐打殘,不然恐怕自家這些兒郎都沒法善終了。

大金天會七年,金國對大唐宣戰,金主完顏吳乞買親自率領八十萬關外大軍入山海關,與鎮守山東的完顏婁室部分為三路攻打河東、太原、洛陽,最後齊聚潼關掃滅大唐。

東路軍以完顏金兀朮部隊,同屬國大週一道也是出兵百萬,分為兩路攻打荊州以及南陽。

此戰乃是國運之戰,誰能勝便有統一天下的資格,要是敗了即便是苟延殘喘,也蹦躂不了幾年。

大唐自然也不會只是捱打不還手,大唐同樣宣戰金國,以漢王李詼為主帥,黃韜為副帥,率領西域二十萬兵馬攻烏孫。

以秦王李世民為兵馬大元帥,率領關中最為精銳的六十萬兵馬出關中,迎戰金主完顏吳乞買。

而漢中兵馬則由河間王李孝恭統一排程,防備吐蕃。

蜀中、荊州、南陽三地則是由大將軍、荊蜀都督李靖統一率領抵抗金國東路軍與周軍。

大唐沒有金國那般猖狂處處攻打,大唐的策略乃是以長江上游的優勢封鎖長江守衛荊州,重兵則集結在南陽與金國打一場防守戰。

西域則是分金國精力,能攻破烏孫威脅金國的漠北大營自然最後,便是不能也無妨。

李世民部乃是關中精華,這才是大唐真正的勝負手,此戰之成敗,八成便要在此處決出。

而李世民處也是人才濟濟,大唐近年來的所有年輕俊傑都在此處,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蘇定方、侯君集、徐世績、段志玄、裴行儉、秦叔寶等等,人才之盛,簡直難以言說,也不怪金主如此憂慮了。

金主雖然三路來攻,但重中之重還是太原,大部分兵馬都是奔著太原而來,其餘兩路只是虛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