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禦江淮、鎮守建康的是杜充,杜充聽到金兵渡江的訊息,竟然藏在城中不敢出戰。

金兵過江後,他乾脆領著三千軍馬跑到真州向金國投降了,杜充此舉博得了一個“頭彩“,成了南舟建朝以來第一個投降的高官。

嶽鵬舉歸附南周之後,便受杜充節制,杜充不但自己不戰,也不允許嶽鵬舉去戰。

十一月底建康失陷,杜充降金。嶽鵬舉毅然脫離杜充所部,帶領屬下人馬轉移到宜興縣境。

長江防線全線崩潰,不過兩月金兵便全部過江,趙構驚恐不已,從杭州都城逃出,帶著手下官吏不知逃向何方。

十二月,四太子金兀朮破杭州,發現趙構早已經逃走,隨即挑選精兵,決定發起一場“搜山檢海“的戰役,掘地三尺也要把趙構給逮住。

趙構逃到福州之後,金兵還是緊追不捨,無奈只得和朝臣一同出海避難,金兀朮眼看走了趙構,大怒不止,在江南暴虐肆意,南周百萬大軍不堪一擊,能與金兵抗衡者少之又少。

江南百姓霎時便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而嶽鵬舉和韓世忠等少數將領雖然也打了幾場勝仗,但始終是獨木難支,於大局無關痛癢。

大唐武德二年一月,大唐舉兵攻金,以大將軍上柱國李靖為南路總元帥,率領侯君集、秦叔寶、裴行儉等將從荊州攻河南。

以三子秦王李世民為西路元帥,率領李孝恭、蘇定方、徐世勣

等將領從河東攻山西。

金國對於大唐早有防備,粘汗率領十餘萬兵馬鎮守太原,完顏婁室則是鎮守河北,隨時可以支援河南。

三方戰成了一片,完顏婁室吃過李靖的虧,打的極為謹慎,李靖雖然兵馬佔優,但補給線過長,也不敢冒進,只能和完顏婁室在河南糾纏。

而西路軍的李世民與粘汗的大戰卻是要精彩了許多,粘汗手握二十多萬大軍,自然不會龜速太原,與李世民在山西打的有來有往。

雙方各有勝負,到了三月天氣逐漸回暖,金兵不耐南方溼潤天氣,病倒之人甚多,金兀朮眼看抓不到趙構,也只能暫時退兵,此戰雖然沒能一戰而滅了趙構的小朝廷,但也將其打的喪了膽,更別說在江南搜刮了一圈,也自吃的肚圓了。

金兀朮和穀神相繼退兵,李靖也不敢在河南與婁室繼續糾纏,深怕被金國這三支大軍圍攻,只能退兵。

而李世民的西路大軍卻是從中窺見了一絲機會,當下也假裝退兵準備回軍關中,粘汗也知道了南下大軍即將回返的訊息,自然不會以為李世民退兵有詐,便也按照常理的派兵追擊,派出的兵馬不多,只有萬餘人。

而李世民部看到粘汗追擊之後,便驚慌的將輜重丟了大半,追擊之人大獲全勝而歸。

而粘汗看到這些輜重之後,心中默算了一番,便知道關中軍剩餘糧草最多隻能支撐一月之用,當下便也知道自家機會來了,粘汗也知道這可能是關中軍的計謀。

但其糧草不足,卻不是假的,只要自家小心一些,拖住關中大軍,其便有全軍覆沒之危也,當下便讓三萬騎兵先去拖住關中軍,而後整頓大軍前去追擊李世民部,卻是想要一口吃下關中這十多萬大軍。

7017k